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人民眼·灾后恢复重建)
黑龙江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村民赵志山家新建的房屋。
孙 健摄
赵志山家被水冲毁的房屋。
任春艳摄
吉林舒兰市开原镇新开村异址重建项目俯瞰。
石天蛟摄
北京房山区石楼中学,在此寄宿上学的夏村中学学生正在食堂用餐。
蔡雅莉摄
秋播时节,河北涿州市刁窝镇农民抢抓农时播种冬小麦。
熊华明摄
引子
今年汛期,京津冀和东北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
“我牵挂着受灾的地方。”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期间从哈尔滨市区出发,火车转汽车,一路奔波,来到受灾较重的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察看水稻受灾和水毁房屋重建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冬季来得早、时间长,要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抓紧谋划,提前行动,把吃、喝、住、行、就业、教育、医疗防疫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小事情考虑得更细致、更周全一些,不留一丝纰漏。要抓紧修复受损房屋,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最大程度减少农业因灾损失,确保受灾群众安心安全。
11月10日,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相关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
一项项重要部署,一次次关心叮嘱,这份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饱含着人民至上的深情,温暖着受灾群众,转化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力量。
为了解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情况和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情况,近日,记者赴北京房山区、河北涿州市、吉林舒兰市、黑龙江尚志市等地进行了深入采访。
既抓工期更重质量,让受灾群众尽早住进新居
寒风凛冽,白雪皑皑。黑龙江的初冬,寒意已浓。环绕尚志市龙王庙村的大泥河、小泥河水面已经结冰。村西头的赵志山家,白墙蓝瓦3间新房拔地而起。
推开门,赵志山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脸上带着入住新家的喜悦,“以前取暖靠火墙、火炕,现在新房用上了地暖,房间里热乎乎的。”
8月初,龙王庙村受洪水冲击,全村168户房屋过水受损,赵志山家的房屋被冲塌一半。
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住有所居是关键。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派出90支队伍赴尚志市等受灾较重地区,完成房屋安全鉴定1.87万户。根据灾损程度,综合采取维修加固、翻建新建、借用公房等方式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经过评估,赵志山家被纳入翻建新建范畴。
“新房怎么建,村民自家拿主意。”赵志山告诉记者,施工队把乡亲们请到现场,当面听取大伙儿对房屋基础、房梁及内部结构的个性化需求意见,一起商讨施工方案。考虑到赵志山老两口年纪大了,对保暖的要求更高,施工人员专门在墙体和房顶增加了保温板,在厨房建了不锈钢节能炉,地下铺设了地暖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