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4)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0-15 11:48:01
浏览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电影国庆档票房达21.04亿元,博物馆、美术馆人头攒动,人们竞相感受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品味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

进入新时代,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们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更加凸显。

中国文联持续完善文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把文艺送到基层;中国作协通过“中国文学盛典”等活动,把优秀作品带给读者;各艺术门类把握艺术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更好呼应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

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生活的蓬勃、生命的光彩。

凝心铸魂:“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内,伴随着雄壮激昂的《向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习近平总书记向“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颁授奖章。

这是对德艺双馨老艺术家的充分肯定与赞许,也是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勉励与希冀。

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满怀豪情,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北京中轴线北延,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五组主题雕塑雄伟矗立,震撼人心。

拾阶而上进入展馆序厅,《长城颂》巨幅漆画壮丽雄浑,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是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

《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等国产影片点燃国庆档,《永不消逝的电波》《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舞剧、《觉醒年代》《问苍茫》等电视剧广受好评……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近年来,一大批兼具思想深度、艺术高度和精神力度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气派——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努日带着徒弟们向总书记展示了一段英雄史诗《玛纳斯》。

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如今,江努日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歌者,《玛纳斯》有了越来越多的传承人。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新时代文艺不仅有当代生活的底蕴,也有文化传统的血脉。

电影《长安三万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电视节目《唐宫夜宴》“圈粉”无数,“诗词热”“文博热”“国潮风”引领潮流……新时代文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与时偕行、守正创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面向未来的创造,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秉持开放包容,推动交流互鉴——

伴随着跳跃灵动的鼓点,身着各自民族服饰的中非舞者登场。一场《鼓与舞》的相会,融合了非洲的鼓舞和中国陕西的安塞腰鼓,热烈奔放、欢快喜庆……

9月4日晚,习近平总书记欢迎来华出席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非方及国际贵宾,并一同观看文艺演出。这场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呈现不同文明相知相亲、相互交融的和谐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