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中国科普新高度(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3-28 05:48:02
浏览

  “天宫课堂”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演进。人们发现,与第一次开课时相比,最近两次 “天宫课堂”直播的画面更加清晰、声音延迟明显减少。这得益于承担天地数据传输的中继通讯卫星即天链卫星的发展。天链卫星已经从数年前的第一代3颗卫星,发展到目前5颗卫星并成功发射了第二代01星。“天链”数据传输能力和稳定性大大增强,“天宫课堂”的呈现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在校学生是“天宫课堂”服务的主要对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纷纷行动起来,通过临时调整课程等措施,动员、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类媒体参与“天宫课堂”。比如,教育部提前2天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收看“天宫课堂”的提示,预报了开课时间和教学内容。

  各地科技馆等科普机构也积极行动起来,组织所在地中小学生集中收看“天宫课堂”。有的还针对教学内容,安排相关领域的科技专家为学生做课前预习和课后答疑。值得一提的是,“天宫课堂”带动了科学热、科普热,一些科技专家围绕“天宫课堂”教学内容,自发制作科普视频节目,通过自媒体广泛传播。

  扩大地面课堂

  关注网络空间

  通过3次授课,人们注意到,“天宫课堂”形成了“‘天宫’+地面课堂”互动的模式,地面课堂的设置每次都有变化。

  第一次授课时,地面课堂安排在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次授课时,地面课堂进一步划分为地面主课堂和地面分课堂,前者安排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科技馆内,后者则有4个,分别安排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第三次授课时,地面课堂沿用了主课堂和分课堂,前者位置没有变化,依然在中国科技馆。后者则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西藏拉萨和新疆乌鲁木齐。

  地面分课堂的设置和调整变化无疑扩大了“天宫课堂”的覆盖面,让更多地方包括特别行政区的学生获得与航天员老师直接交流互动的机会,特别是直接向他们提出自己关心的科学问题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天宫课堂”在努力扩大地面课堂覆盖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无限宽广的网络世界,关注并回应广大网友提出的问题。比如,在第三次授课时,航天员在回答地面课堂学生的提问之前,首先回答了网友提出的两个问题,这将进一步激发网友们探求科学知识的热情。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