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子午岭(两会后探落实·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①)(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3-28 06:34:01
浏览

  为保证林木成活率,当地一些造林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技术人员蹲点指导、跟班作业。从2015年开始,庆阳对林木生长状况和生态系统变化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科学评估工程建设成效,确保资金、项目落地见效。

  为了看护林地,李文军经常在山林里穿梭。2015年左右,树林中“地老鼠”泛滥。“这种老鼠专啃树根,造成树木枯死。”李文军说。为灭鼠患,他多次到西安、陇南等地请教林业专家、求购灭鼠药物。

  如今,庆阳市已组建起遍布乡村的专职护林员队伍。在华池西边的庆城县,县林草局共聘用了1208名护林员。驿马镇儒林社区脱贫户郭占伟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0岁的郭占伟,两年前被聘为村里的专职护林员。“干护林员,面临的最大压力是防火。”郭占伟告诉记者。当地一方面加强防火教育,一方面设置卡点禁带火种上山。与此同时,庆阳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重要内容同部署同考核,压实各层级责任。

  过去,养殖业是庆阳贫困户脱贫的主导产业。为了保护和培育林草植被,2017年,当地出台《庆阳市禁牧条例》,明确在划定的禁牧区域内禁止放养羊、牛、驴、马等草食动物,鼓励发展舍饲养殖、转变养殖方式。在林草部门禁牧执法人员帮助下,这些年,在林地内放牧的情况越来越少,林木得到了较好保护。

  转变——

  水土保持能力大幅提高,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增强

  春日里,在华池县悦乐镇杜河村自主造林示范点,造林大户马建龙正沿着林地转悠。从2014年开始,他雇人在老家栽下近400万棵油松树,目前成活率达80%以上。

  “原来全是荒山,除了夏天长点草,其他时候土层都裸露在外面。”马建龙说,他小时候,家里饮水要驾驴车从沟底拉;遇到旱季,山泉经常断流,村民要排队舀泥水回家沉淀,“造林之后,不仅山泉常年有水,而且打井到50多米深就出水,以前打到七八十米也不一定有水。”

  李文军的家乡、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陕西吴起县,曾是延安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1998年,吴起县在全国率先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大力开展荒山绿化、植树造林。“绿化之后,风沙小了,气候也湿润了。”他说。

  在庆阳,种树的好处早已显现——

  上世纪80年代,庆阳市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高达1.684亿吨,占入黄泥沙总量的1/10、占全省入黄泥沙量的1/3。

  “近年来,庆阳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现双减趋势,年均减少入黄泥沙6900多万吨,保护塬面1543平方公里。”庆阳市林草局局长闫焕智说。如今,原本贫瘠的黄土塬已经换上绿装,水土保持能力大幅提高。

  增收——

  农民参与造林护林获得务工收入,育苗产业带动农户就业

  截至目前,庆阳市已为造林大户发放3.12亿元奖补资金。

  造林大户增收,村民也增收。“雇人植树,一天工钱120元起步,最高的150元。”李文军说。他在流转荒地之初,还与农户签订协议,约定林地将来获得收益时,双方按比例分红。李文军说:“林地就是一座绿色大银行!”护林员的工作,也给郭占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一周巡护5趟,一年8000元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