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洞庭水清鱼肥(两会后探落实·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②)(2)
在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北胜洲附近,记者看到了一个信息收集装置。这片面积逾9000亩的洲岛上,芦苇丛生、两侧河道较为隐蔽。如有偷捕鱼类鸟类等违法行为发生,也不易被发现。但随着信号塔的搭建,有力制止了违法行为的发生。信息收集装置安装在一座几十米高的铁塔上,依托太阳能电池板和小型风机供电,集成的全景摄像头、雷达系统和信号传输系统,能随时为后方提供场景内的实时信息,实现火情预警、大数据监控、非法捕捞预警等功能。
“一旦有船只、人员经过,指挥中心的系统就会预警。这样值班人员能随时对收到的疑似非法捕捞预警信息进行研判,并安排最近的执法人员排查情况。”万威介绍。
去年10月14日,万子湖附近水域,违法人员黄某趁执法人员巡逻间隙,驾驶小木船用丝网进行偷捕。“智慧渔政”的监控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情况,把预警信息传回指挥中心,十多分钟后,沅江市农业农村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最近的执法中队就赶往了现场,固定证据后将黄某抓获。
“在‘智慧渔政’系统搭建完成后,我们形成了空中有无人机、洲上有监控塔、水面有人巡逻的立体监控体系。”万威说。平台2021年7月试运行后,对违法捕捞行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靠摄像头、大数据监管湖面,执法人员尽量减少进入核心区,成为洞庭湖沿岸区县的共识。
在益阳市资阳区,“智慧渔政”的25个监控站点覆盖辖区内资江、洞庭湖、甘溪港河等25.3万亩禁捕水域,成为禁捕退捕工作的有力保障。位于资江畔的资阳渔政码头监控中心,大屏幕上正更新着各流域监控点的实时情况。“在全天候巡查值守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加强晚上10点至凌晨3点之间的巡查工作。”资阳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郭智高说。
水生态改善,居民生态保护意识提升
自从2020年初宣传禁捕退捕工作以来,不少曾经的渔民,如今也加入了保护珍稀鱼类、鸟类的队伍。
“我从1983年就开始打鱼,大半辈子都在问洞庭湖要资源。”华容县渔民付锦维说,“越到后来越发现,再这么下去,靠水吃水都有吃尽的一天。长江流域禁捕,我赞成!”
退捕之后,付锦维闲了下来。正好,渔政部门需要扩充巡护力量,把禁捕工作落到实处,就将一批熟悉水情岸况的退捕渔民聘为“洞庭湖协巡员”。如今,付锦维和老伙计们被编入渔政执法队伍,在湖岸上做着巡护工作。一趟往返32公里,他们每天都得往返好几趟,一边做水情岸况的巡查和记录,一边留意各种疑似违法捕捞线索,随时向执法部门报告;若发现有正在发生的违法行为,还需要协助执法人员固定证据,以便做好后续处理。
“我们选择的都是对这片洞庭湖水域最熟悉的老渔民,哪里鱼多,哪里容易发生违法捕捞现象,他们最清楚。”华容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陈立清告诉记者。
水生态和湿地生态的持续改善,环湖居民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为鸟类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生存空间。湖南省林业局近日组织开展了洞庭湖区域水鸟同步调查,调查共设置样点150个,记录到2021年冬天洞庭湖区域水鸟74种40.4万只,种类和数量均创新高。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9日 14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