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市银行年报看“钱去哪儿了”
原标题:从上市银行年报看“钱去哪儿了”
随着上市银行2021年业绩报告陆续出炉,银行业资金流向变化引人关注。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吸金”多,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等领域贷款增长快……在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的背景下,上市银行的信贷投放总量攀升、结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经济的脉动。
重大项目、制造业“吸金”多
工商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2.12万亿元,同比多增2433亿元;农业银行新增贷款2万亿元,中国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比年初新增1.38万亿元,均创投放的历史新高……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多家上市银行的贷款投放力度持续加大。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防范风险的根本举措。”工行行长廖林表示,去年工行信贷投放稳步增长,围绕跨周期调节安排投融资总量、节奏和结构,助力经济恢复发展。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哪些领域?从年报数据可以看出,国家重大项目、制造业等领域是吸引资金的“主力”。
2021年,工行项目贷款增量超过7000亿元,同比多增近462亿元;建行新增基础设施贷款7331亿元;农行新增重大项目贷款6738亿元。
信贷资源不断投向制造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21年末,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197亿元;农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1.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724亿元。
在贷款结构方面,一直是企业融资痛点的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2021年末,交通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4.16%;光大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46%。
值得关注的是,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背景下,零售贷款成为不少银行信贷投放倾斜的方向。
2021年末,中信银行零售贷款比年初增加1619亿元,与对公贷款的增加额度基本相当。2021年招商银行包括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小微贷款、消费贷款四类产品的零售贷款累计增长3066亿元,占当年新增贷款的三分之二以上。
小微企业、科技创新领域贷款增速突出
梳理年报可以看出,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贷款增速比较突出。
2021年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其中,工行、中行的增速超过50%。
银行信贷的投放,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自身定位、资本约束、安全性效益性的考量以及政策导向等。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鼓励下,银行业正在打破传统信贷模式,通过科技赋能和加强管理,控制风险和成本,努力实现小微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
中行副行长王纬表示,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服务小微企业,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需要,也是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中行2022年初步计划新增普惠金融贷款3000亿元。
服务创新型企业,对风险偏好较低的银行业来说,一直是个难题。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银行业正在谋求破题。
数据显示,2021年末,工行对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均突破1万亿元;中信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较2021年初增长70%。
建行表示,该行为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创新构建了“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依托知识产权大数据对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将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数据转化为切实的金融资源。
此外,梳理年报可以发现,围绕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各大银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2021年末,农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9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30%;中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突破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7%。
信贷投放靠前发力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