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盐碱地变成丰产田(人民眼·粮食安全)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4-08 05:48:06
浏览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盐碱地航拍图。
  杜 剑摄

 

把盐碱地变成丰产田(人民眼·粮食安全)

 

  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盐生植物与生态农业研究所育种实验人员宁凯在做实验。
  资料图片

 

把盐碱地变成丰产田(人民眼·粮食安全)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机械在收割大豆。
  周广学摄

 

把盐碱地变成丰产田(人民眼·粮食安全)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片盐地碱蓬。
  影像中国

 

  引子

  九曲黄河,在山东省东营市奔流入海。河与海交融激荡,孕育出一片广袤的三角洲;水与盐此消彼长,导致这里的生态环境脆弱。

  2021年10月21日上午,正在东营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于海水侵袭等原因,这里80%以上的土地是盐碱地。近年来,通过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盐碱地长出了产量高、品种好的多种耐盐碱作物。

  农技人员介绍了示范区育种思路的转变——从治理盐碱地适应植物,到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就像发展旱作农业,不是治理旱地,而是要推广适宜的耐旱植物品种。”

  沿着田间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看。两侧平整广阔的地块上,苜蓿葱绿,藜麦泛红,田菁长势喜人。

  正值大豆收获季节,总书记走进田里,弯下腰来摘了一个豆荚,剥出一粒大豆,放在口中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

  农业部门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10月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黄河流域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动杨凌、黄河三角洲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在生物工程、育种、旱作农业、盐碱地农业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今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研究制定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分类改造盐碱地,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支持盐碱地、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近日,记者走进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探寻盐碱地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之路。

  

  试验田管理员李瑞田——

  “盐碱地上建起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研工作者把良种良技送到田间地头”

  谷苗青青,随风摇曳,春日的黄河三角洲满目新绿。步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田管理员李瑞田正蹲在田垄上,低头察看庄稼长势。

  轻轻拨开谷苗根部的泥土,一株托着几片嫩叶的纤细根茎映入眼帘。“开春气温回升,谷苗噌噌上蹿,保准是个丰收年。”李瑞田小心翼翼地把土推了回去。

  几年前,他脚下的这片沃土还是白茫茫一片盐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