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接力25年:当年被资助过的贫困学子们现在怎么样了
广东省10个城市,22所高校,这是张富建毕业20年后回馈社会走过的慈善历程。如今的他,是广州机电学院机电系党支部书记,也是仲明助学志愿服务促进会会长。
当张富建还是大一学生的时候,父亲突然病逝。为了照顾弟弟妹妹,张富建只能选择请假回家务农。“那时站在太阳下耕作,背是烫的,泪水也是烫的。”
就在这个时候,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向他伸出援手,但前提是要签署一份《道义契约》。承诺有能力时要将受助的款项回捐,用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困难学子。
“捐资人是匿名捐赠的,在那个年代,捐资100万助学是很难得的事情,更何况是不留名。”张富建说,“这件事给我触动很大。”
据了解,该助学金于1997年4月21日设立,用于资助广东省22所高校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大学生。25年来,“受惠社会、回报社会,让爱薪火相传”一直是助学金设立的宗旨,每位受助者自愿在接受助学金的同时,签署一份《道义契约》。2001年,张富建应聘到广州机电学院当老师。当时一个月的收入才1300元,尽管助学金并不是必须还的贷款,但他依然坚持回捐。2004年,张富建还自掏腰包,创立了“仲明助学网”,身体力行加入到扶弱济困的行列中,并倡议他们履行《道义契约》。
仲明大学生助学金《道义契约》。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广东省高校近1.2万名学子获得该助学金的资助,通过带动大学生参与公益,间接服务社会超10万人次。
刚上大学时的刘国兴,日子过得并不容易。为了不增添家里的负担,刘国兴一入学就四处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我是我们整个学院里面勤工俭学做得最多的,看守宿舍、球场,甚至扫大街我都干过。”
在扫地期间,刘国兴成为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的受益人。2008年,刘国兴开启创业生涯。不久后,他便回捐了全部的资助款。延续着仲明大学生助学金《道义契约》的精神,事业有成后,刘国兴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设立了以自己母亲名字命名的“宋秀琴助学金”,以感恩和缅怀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直言,“仲明大学生助学金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让爱心薪火相传。”
回顾自己与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的渊源时,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儿童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钟建文不禁感慨道:“人生在世,唯有心和术,先有一颗仁心,才有可能苦研仁术。”
学医到行医的20年里,钟建文未曾敢忘“仁心仁术”的信仰及为人处世的准则。“助学金的雪中送炭帮我度过难关,也给了我信心。”
经过多年的坚持与践行,《道义契约》机制已日渐成效,越来越多的受过资助的贫困学子们,设立了各种小型奖学助学金项目或开展各类捐资助学活动。
范绍钦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1997年考上了暨南大学生物系,上大学的费用成了家庭很大的负担。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的帮助,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刚有点积蓄的范绍钦,就回捐了3000元助学金,并且额外多捐了2000元。
2010年底,范绍钦选择了创业,专业从事生物仪器设备的推广及技术服务。“十多年来,始终对当初在我最困难最消极的时候给予我帮助的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念念不忘。”范绍钦表示,从接受助学金的那一刻起,就暗暗对自己说,等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像这个好心人一样帮助更多的人。
此外,2002级仲明学子陈滢,和同学发起创立“手拉手助学金”,扶助平远籍困难学子超过60人次;2005级仲明学子李明珍,与多位老乡一起成立张家川(广东)老乡会爱心教育基金,连续九年资助高中母校困难学生超过11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