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日将至看这些中国“星”闪耀太空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4-22 10:01:07
浏览

原标题:航天日将至 看这些中国“星”闪耀太空

航天日将至看这些中国“星”闪耀太空

航天日将至看这些中国“星”闪耀太空

航天日将至看这些中国“星”闪耀太空

52年前,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为了纪念这一壮举,我国将“中国航天日”定在了每年的4月24日。中国航天日从它诞生那一刻起就与卫星结下了不解之缘。

7年前,中国科学院第一颗空间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进入全面探索阶段。随后,“慧眼”“羲和号”“张衡一号”等多颗科学卫星陆续发射升空。

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不忘初心,一起来看看现在天空中闪耀着的那些科学之“星”。

空间地球科学卫星

换个角度观察人与自然

它们是人类活动的“侦察员”,通过“火眼金睛”观察人与自然如何交互作用;它们还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吹哨人”,监控人类不文明行为。它们就是空间地球科学卫星,换个角度看地球,是它们的看家本领。

“张衡一号”

2018年2月2日,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空间电磁扰动与地震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构建空间电磁监测体系对探索地震预测新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张衡一号”装载有高精度磁强计、感应式磁力仪载荷,通过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观测数据,对中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张衡一号”在国内首次实现高精度电离层电子、离子原位探测,首次在电离层对Pc1地磁脉动(指频率在0.2—5赫兹的低频波动)实现南北共轭观测,并获取了中国首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地磁场等观测数据。

碳卫星

2016年12月22日,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发射升空。它携带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等探测设备,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实时变化情况,使碳源汇的定量计算与监测有了依据。依靠碳卫星,我国科学家获得了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以及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得陆地生态系统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数据产品。

“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

2021年11月5日,“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发射升空,它是全球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数据产品面向全球共享。其搭载了热红外、微光和多谱段成像仪3个有效载荷,将实现“人类活动痕迹”的精细刻画:热红外成像仪可精细探测陆地表面与水表温度、农田精细水热动态变化、城市热能分布等;微光成像仪通过探测夜间灯光的强度和分布,具有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居格局的能力;多谱段成像仪可对水质、近海生态环境、滨海养殖和水生植物分布,以及冰川、积雪、植被覆盖等进行监测和分析。2021年底,该星首批11幅影像正式发布,包括我国长三角、山东半岛、西藏纳木错、新疆阿克苏、北京、上海及法国巴黎等多个地区和城市的微光、多谱段与热红外成像仪影像。

空间天文卫星

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寻找暗物质存在的证据、观测黑洞爆发、研究太阳“一磁两暴”……近年来,我国陆续研制并发射了数颗空间天文卫星,不断拓展认知宇宙的新边界,开启空间科学探索的新征程。

“悟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