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安全与应用2021年中国隐私计算市场规模4.9亿元(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4-24 10:30:06
浏览

目前,国内隐私计算的主要参与者包括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隐私计算独立技术厂商如星云Clustar、华控清交、数牍科技等。此外,部分金融机构也在通过自研或与隐私计算厂商合作进行探索。

IDC中国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师王晨认为,目前市场上各主要厂商在路线与定位等方面具备多样性,不同的厂商间有竞争也有互补。接下来,在数据要素有序流通体系的建设方面,需要更多数据参与方一起推动规范与标准的完善,打通因技术差异造成的数据流通壁垒,并确保技术与应用满足穿透式监管的要求,从而形成数据链条中的数据提供商、数据需求方、技术提供方、监管方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有序协作的良性生态体系。

目前,为打通因技术差异造成的壁垒,避免形成“计算孤岛”,互联互通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中国信通院联合多家机构编写了《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系列标准的总体框架,其中就涉及通信规范、互联协议以及应用规范等。

开源也被认为是隐私计算互联互通的实现路径之一。开源基于“开源开放、技术普惠”的逻辑,有助于软件开发降本增效、加速迭代、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挖掘数据价值,为各产业技术发展提供动力。中国信通院发布的《隐私计算白皮书(2021年)》指出,开源协同正加速隐私计算的技术迭代。隐私计算作为保障跨机构数据安全合作的关键基础,也注定包含开源模式。开源的成本优势不仅体现在技术复用,降低开发门槛,还体现在问题发现和修复敏捷性上,有利于加速技术升级和商业化项目落地。数据显示,55%的国内隐私计算产品是基于或参考了开源项目。

相关分析认为,隐私计算技术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是构建生态,让生态各方连接和协作。而开源项目天然具备技术开放性和迭代能力,各方的互联互通成为生态构建的关键。相对于当前不同隐私计算厂商间技术路线的“百花齐放”,基于同一开源框架的互联互通将更有助于隐私计算产业生态的形成。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