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会动摇我们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
“疫情不会动摇我们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这是记者日前走访长三角地区部分外资企业多次听到的一句话。在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有大量跨国公司在华生产基地。疫情冲击下,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外资企业生产和销售受到影响,但普遍未改长久深耕中国市场的意愿。
“产量下降,但不影响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车间里机器声隆隆,流水线上不时有工人装配产品,偶尔有载着零部件的智能物流车穿过……在位于浙江台州的法雷奥温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这样一幕。
总部位于法国的法雷奥集团是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温岭公司是国内雨刮片和洗涤器系统主要生产厂商之一。“今年一季度我们订单同比略有增长,尽管4月份产量有所减少,但这并没有影响法雷奥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法雷奥温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宗文告诉记者。
信心源自中国大市场的潜力。来自德国的汽配行业“隐形冠军”斯泰必鲁斯也是看好中国市场的外企之一。
疫情下,上游供应链受冲击,下游客户需求减弱,位于嘉兴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斯泰必鲁斯订单也受到影响。但在公司位于平湖的生产工厂,记者看到全部机器有序运转,工人忙着组装产品。
“虽然疫情让公司短期内损失了一些产值,但我们相信疫情影响是暂时的,一旦需求恢复,订单就会慢慢回来。”斯泰必鲁斯(浙江)有限公司工厂长马云杰告诉记者。
支撑斯泰必鲁斯信心的正是来自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巨大需求。斯泰必鲁斯中国区CEO田学峰说,公司总部制定了名为“Asia Center of Gravity”(亚洲重心)的2030年战略目标,目标是未来集团的亚洲市场业务占到全球业务的30%。“当然,亚洲地区里中国市场是‘大头’,未来七八年里,中国区的业务还要再翻一番。”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华研发、生产和销售投入”
除了大市场,中国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也是吸引众多外资企业扎根的重要考量因素。
“我们今年准备再增资1.5亿元,扩张新能源车用逆变器生产线的产能。”见到记者时,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旗下尼得科艾莱希斯电子(浙江)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长谢则谨分享了公司的扩展计划。“只有把产能提上去,才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
对于尼得科艾莱希斯而言,除了广阔市场,长三角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日本电产在当地多年布局的一体化生产优势,都是集团进一步在中国投资的考量因素。
专注于纺织机械的特吕茨施勒,是一家来自德国的百年家族企业。“我们一贯注重在中国的发展和投入,目前在中国有两个工厂,未来打算继续扩大投资。”特吕茨施勒纺织机械(嘉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平说,“盼望疫情早日过去,嘉兴工厂二期工程能尽早推进。”
“尽管疫情反复,但我们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却相对稳定。”在位于江苏常熟的全球清洁行业知名企业德国卡赫中国总部,卡赫中国供应链总监张卫卫告诉记者,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让公司更加坚定了本土化战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华研发、生产和销售投入。”
“政府就像我们的娘家人一样”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外资的软实力。特别是在疫情特殊时期,及时贴心的政府服务,对外资企业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即使凌晨有物流车来,政府工作人员也是24小时待机,第一时间响应解决问题,就像我们的娘家人一样。”谢则谨说,“这让我们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