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令人振奋中科院揭秘下一步“计划”
人民网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申佳平)“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这一突破令人振奋,但距离产业化应用还有比较远的距离,仍然面临巨大的科学和工程问题挑战。”近期,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等生物领域新技术广受关注。对此,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举行的专题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许航表示,如何在新的发展态势下,加速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的进程,是科学家乃至全社会都在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针对相关新技术成果,中国科学院将推进和组织下一步的技术攻关。
“我们认识到,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是生物领域技术创新的基石,也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许航介绍,以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为例,正是通过对化学催化与生物催化模块的深入研究,创新了高密度能量与高浓度二氧化碳利用的生物过程技术,从而设计出非自然二氧化碳固定与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正在发生科研范式的重塑变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科交叉融合等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创新的强大驱动力,必将对未来的知识创新和技术突破带来重大影响。”许航进一步表示,从加快技术创新、推动成果走向产业应用的角度出发,首先还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布局,持续提升合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例如,进一步加强淀粉人工合成背后的能量转化规律、化学键生物活化与成键机理等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探索光、电、化学能等多种能量形式与淀粉合成的耦合方式;将机器学习与理性设计应用到酶分子进化研究,极大提升淀粉人工合成途径中的酶活性;同时探索淀粉人工合成新的技术原理,进行多技术路线的系统布局。
他同时表示,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结合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中科院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建制化优势,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资源协同方面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通过组建专业背景跨越化学催化、计算生物学、生物科学、分子生物学、酶工程、代谢工程、发酵工程等多个交叉学科的年轻研发队伍,为人工合成淀粉的持续攻关夯实人才基础;同时加强平台条件与研究基地建设,为充分发挥各成员学科优势与技术特色提供关键保障。从而推进各方科研力量的有机融合和高效协同,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力争推动人工合成淀粉向产业化迈进。
(责编:申佳平、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