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县城看发展】浑源:恒山脚下好客地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6-13 13:41:07
浏览

【走进县城看发展】浑源:恒山脚下好客地

 浑源古城风貌。 安兴旺摄 

  浑源,一个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让人向往的好地方,境内的北岳恒山景区更是一张享誉全国的靓丽名片。

  名山大川、文化遗存、矿产资源……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禀赋。但曾经的粗放式发展,并未让这些宝藏物尽其用,浑源甚至一度戴着贫困的“帽子”。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彻底改变了浑源的贫困局面,不但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而且形成了举文化生态牌、建特色休闲城、走旅游康养路的特色发展路径。

  如今,放眼恒山脚下的北岳大地,神溪景秀、寺塔威严、州衙壮观;环顾县城内,明清街巷、民国商号、大院民居、黄芪文化园、文化广场等能够展示浑源地域文化的地标承载物已鳞次栉比。

  古城复兴,营造休闲度假慢旅地

  端午假期,在太原工作的穆斯俊相约几位好友及其家人,在浑源县进行了两天半的旅游度假行。“受疫情影响,没有出省。网上看到今年春节期间,经过多年建设打造的浑源州署开‘衙’迎客,就来了。”穆斯俊告诉记者,住在这里有一种时空穿越和与文化对话的感觉,在全国也不多见。

  浑源县委书记高莹告诉记者,浑源州署是浑源古城文化的重要承载物,定位为辽、金、元文化背景下“聆听浑源文脉、感观浑源文化、体验州署文化”的文旅项目,不仅展示着明清州衙建筑形制布局,也展示着非遗、饮食、军事、商贾、民俗等浑源诸多文化元素。

  行走在古城内,不时会见到“钉绱鞋”“大碗茶”“货郎担”“推碾子”“吹粮麸”等特色人物铜塑像,这些依照民国年间浑源传统手工艺人形象设计的铜塑像,吸引游客驻足拍摄。“十步一廊、百步一景”,就连路灯、墙砖、地砖、商店牌匾和街巷楹联等细微处,都体现着浑源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些被赋予厚重文化的文旅地标,与古城内永安寺、圆觉寺、文庙、栗毓美陵园等“国保级”经典古建连点成片,让古城内多元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恢弘交错。

  坚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发展思路,恢复21座复古建筑和构筑物,修复古建筑160多座,修缮清代民居建筑群落麻家大院等传统民居,古城风貌初见端倪。“浑源县倾力将历史街区打造成为游、购、娱一体式旅游目的地,使其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实现文旅融合,让浑源古城与北岳恒山、悬空寺两大景区南北呼应,打造城市慢旅的新热点。”该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晋红涛说。

  项目承载,文旅牵引一二三产融合

  在县城西,一处占地32亩,总投资8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的建筑物是黄芪文化园,已对外开放。黄芪博物馆和黄芪加工互动展销区,以图文并茂、历史记录与实物相映、视频和解说互补等形式,依次展现出恒山黄芪的独特魅力。

  “黄芪文化园就像是浑源黄芪产业链的中枢大脑,又像是全县特色品牌产业商贸与文化的集聚地。其中,博物馆展示区和销售区,已经成为‘游浑源购特产’的首选地。”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郝希涛告诉记者,依托黄芪文化园,浑源县丰富黄芪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品牌,在增强产品竞争力上积极向文旅产业汇集,不断提升产品价值,实现种(养)得出、卖得好。“黄芪文化园的旁边,浑源凉粉文化园主体已经完工,建成后又是一个农文旅融合的好平台。”郝希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