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又增收,种粮有劲头(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6-14 05:40:07
浏览

  “盐碱地,向来被称为不毛之地,在这上面种小麦,难有高产。再加上之前天气较干,没想过这茬小麦能丰收。”59岁的胡长海说,“按以往经验,这块地只要天旱浇不上水,麦子平均亩产也就300多公斤。以今年这产量算,8亩小麦能多卖2000多元。下茬麦种时,我准备把自家地都种上这个品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分类改造盐碱地,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从地适种到种适地,越来越多耐盐碱新品种涌现,更多农民尝到了在盐碱地上种粮的甜头。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曹新有介绍,山东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6000万亩,其中缺乏水浇条件的旱地小麦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此外还有近900万亩盐碱地。“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选育了耐干旱、盐碱的小麦新品种‘济麦60’。该品种最大的特点是水旱兼用,对条锈病、叶锈病具有高抗性。在此前的旱地组生产试验中,它比对照品种增产7%以上。下一步,我们将加速培育更加耐盐碱、产量更高的小麦新品种,同步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

  在河北省沧州市,130万亩耐盐碱小麦近期陆续开镰收割。“我这片地种的是‘沧麦6005’,既抗旱又耐盐碱。”谈起今年麦收,“老把式”于连兴很有信心,“根据目前情况看,平均每亩400公斤以上稳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小京介绍,自2011年以来,中科院科研团队培育了“小偃60”“小偃155”等耐盐碱抗旱小麦新品种。截至目前,在环渤海低平原中低产田累计示范推广种植400多万亩。“从近些年种植情况看,我们的系列耐盐碱抗旱小麦新品种表现出了较好的增产特性。”

  烘干能力提升助农民减损增收

  增产之后,如何进一步增收?减损是关键一环。

  “麦收之后,得及时晾晒、烘干,否则容易出现霉变情况,粮食生产和农民收益都将受损。”射阳县东兴史冬平粮食烘干中心负责人史明祥说,“今年射阳大力支持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麦烘干服务,我们从6月1日开始收购小麦烘干,每天烘干能力保持在100吨左右,预计本月25日左右结束。”

  聚焦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提高烘干能力,系列政策措施相继推出: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比去年增加了11%,进一步加大对智能高效农机、粮食烘干及成套设施设备的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日前明确要求协调增加小麦晾晒场地和烘干设施供给,努力实现颗粒归仓;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6部门发文,提出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及时提供清理烘干、储粮保管以及信息、技术等服务。

  在湖北,麦收已基本结束,夏粮收购加快推进,各地烘干设备正开足马力全速运转。“现在农民收了麦子后,不用再像往年一样到处找地方晾晒了。”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王龙巷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马连芳介绍,合作社在石牌镇每个村都设了收购点,总计有100多个。村民可以直接把含有水分的麦子就近运过来销售,晒粮、烘干都由合作社完成,这可以帮助农民明显减少产后损失,增加收入。

  今年,钟祥市小麦种植面积86万亩,全市共安装烘干机196台。马连芳说:“今年是个丰收年,目前已收购粮食比往年同期明显增加。为了充分满足村民售粮需求,我们的烘干设备最近几乎没停过,预计这季能收购、烘干1.5万吨小麦,比去年多出5000多吨。”

  “提升粮食烘干能力是让粮食免遭‘仓门灾’的好办法。”湖北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前两年秋收时,湖北遭受大范围持续降雨,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烘干粮食过百亿斤,减少潜在损失21亿斤,助农增收24亿元。为加快提升全省粮食烘干能力,省农业农村厅、粮食局等部门专门发文,明确以提升水稻、小麦烘干处理能力为重点,新建一批粮食烘干处理中心(点),助农减损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责编:赵欣悦、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