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挺直中国人的腰杆!
“5、4、3、2、1!点火!”6月23日上午,大凉山谷一箭穿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取一箭三星方式,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组建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12次发射,建造遥感卫星星座,助力国土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为增进人民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
翻开历史资料,曾几何时,卫星地图还未进入大众的网络生活。如今,无论是运营商还是普通民众,都对实景卫星影像有了新的认识和使用习惯,国内众多地图服务商都上线了卫星地图,通过点击手机,用户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建筑物、街道和园林景观,卫星影像应用走进了千家万户。
这样便利的应用,离不开西昌航天人发射的遥感系列卫星从中助力。
2017年9月2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此后至2021年7月19日的近4年时间内,中心依次将遥感三十号01组至10组共十组卫星发射升空。组网过程中,西昌航天人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围绕组织管理、指挥操作、设施设备、试验文书等进行全面检测,严把质量关口,实现了务求必成、绝对成功的任务目标。
自立自强,创新超越。遥感卫星组网后,有效打破了国外卫星影像在国内市场垄断的不利局面,卫星影像价格也因此有了明显下降。门槛低了,国内对于高分辨率卫星数据需求随之大幅增长,从服务于政府、专业客户走向大众应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是极大激发了我国卫星数据服务的网络化。
遥感卫星具有视点高、视域广、数据采集快和重复、连续观察的特点,获取的资料可数字化,能直接进入用户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同时,卫星遥感调查具有传统的调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地质矿产资源、水利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遥感卫星组网的过程中,我国还先后建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和星罗棋布的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天上的“星座”与地上的“星座”遥相辉映,为百姓的生产、生活构筑起一道道“安心屏障”。
2021年11月6日,遥感三十五号卫星A星、B星、C星一飞冲天,标志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式拉开了遥感三十五号系列卫星组网的帷幕,我国的卫星遥感技术迈上了更高水平的新台阶。
在未来发展中,我国遥感卫星在造福人类上独具优势、堪当重任。
一是可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的各领域当中,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等方面。
二是可开展农作物遥感估产。遥感卫星在收集分析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平台上的传感器记录的地表信息,辨别作物类型,监测作物长势,并在作物收获前,预测农作物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