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环控生保系统,航天员的“保护伞”!(3)
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主任设计师 李森:从天和核心舱发射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环控生保系统也已经运行了一年多时间。这一年多来,5个子系统运行都非常稳定,各项参数也比较平稳,系统功能实现得也都比较好,包括电解制氧系统,为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90天的驻留,以及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180天的驻留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也去除掉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提供了水等资源,保证了航天员在轨的生命安全,整套系统应该说运行得非常好。
环控生保系统,最多可以保障多少位航天员的长时间驻留?
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主任设计师 李森:从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在轨运行情况来看,我们这套环控生保系统目前运行的挡位,比较匹配三人模式下的运行,运行水平还是不错的。
而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我们目前核心舱的这一套系统可以支撑到六人的运行,包括电解制氧系统、二氧化碳去除系统。只是说在六人运行的时候,肯定会工作到比较高的挡位,或者说我们处理的速率会更快一些。
环控生保系统的未来会怎样?
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主任设计师 李森:我们的环控生保系统技术发展一直瞄准物质闭合度的进一步提升。比如说水资源,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90%以上的回收循环利用,正在进行新一代雾化再生技术的研究。比如说,我们要从尿处理系统目前产生的尿残液当中来进一步提取水,将水分进一步回收,提高水资源的物质闭合度。
我们目前正在地面上进行研究,未来还会利用新的技术,比如生物再生式技术,实现食物的再生,达到更高的环控生保技术水平。
如何让资源能够在太空“生生不息”?怎样更好地保障航天员可以安心飞行,在天上安全舒适地工作和生活?我们继续关注。
环控生保系统:从非再生到再生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一飞冲天,宣告中国空间站建造首战告捷,我国正式迈入空间站阶段。
空间站建成后,航天员如何在密闭狭小的舱内长期驻留?适合人生存的气压、风速、空气质量和水又该如何保证?空间站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就是回答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中国航天员中心环控生保研究室副研究员 刘力涛:在空间站,航天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感,他觉得我现在温度高了,那我可以降1℃,如果温度低了,我可以升1℃,完全是他自控的,类似于开空调一样。
短期飞行,航天员用的都是消耗式的非再生技术。而到空间站执行中长期飞行任务之后,如果再依靠非再生技术,那对地面的补给压力就会非常大。另外,氧气资源的再生也至关重要,毕竟,航天员一秒钟都不能离开氧气,而二氧化碳过高,人就会昏迷。那么,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必不可少的氧气、水等资源,又是如何从“非再生”走向“再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