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大江源聚焦冰和碳(美丽中国)(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7-28 10:10:07
浏览

  “目前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相对较少。我们着重分析碳储量在不同深度土层的分布变化,明晰碳储量年际变化规律,实现对江源区碳汇潜力精准‘画像’。”赵登忠说。

  如何摸清碳汇“家底”?赵登忠介绍,一方面,利用痕量气体在线分析仪,现场获取水与气界面、土与气界面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另一方面,利用北斗卫星、低空无人机,组合高光谱卫星遥感影像,逐步建立起监测网络。

  “以冻土为例,近年来,受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影响,部分冻土在消融过程中会释放一定的碳,但这一过程又促进动植物繁衍生息,进一步汇碳。释放多还是储存多,需要用长期数据进一步验证。”赵登忠说。

  调查江源区河流水生生物分布特征

  江源区的冰川雪山、湖泊河流、沼泽湿地星罗棋布,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泥沙、生物多样性、水循环系统等会产生深刻影响。”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赵良元介绍。

  多年科考交出了一份丰硕的答卷。首次在长江源发现河流内鱼类越冬场,并揭示了越冬场形成机制;初步掌握了江源地区主要河湖水环境现状及水质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了江源地区主要河湖水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等。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叠加人为活动,对江源区主要河流水化学特征、水环境演变、河流水生生物分布产生一定影响。”赵良元说,“科考团队采用现场调查、在线实时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营养盐、主要离子、金属元素、有机物等水环境指标数据,摸清鱼类、底栖动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水生物分布。”

  据悉,此次科考将进一步掌握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为长江大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区“水—生态—环境”演变与适应性保护对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延伸阅读

  科考设备显身手

  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半径为6公里,精度达毫米级,能快速获取详尽、高精度的三维数据,在江源科考中主要用于观测冰川表面地形地貌等。

  痕量气体在线分析仪:可对特定波长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吸收谱线进行扫描分析,现场获取水体、土壤、植被等不同下垫面的碳通量信息。

  积雪特性分析系统:可对雪水当量、雪密度、雪深度等连续监测。

  无人机低空航拍遥感系统:具有机动灵活、续航时间长、影像实时传输、大比例尺精度高等特点,成为在小区域和飞行困难地区快速获取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重要工具之一,解决了在江源一些地区车船无法到达、受天气影响无法获取数据等诸多困难。

  多波束水下地形探测技术:能精确、快速地测出沿航线一定宽度内水下目标的大小、形状和高低变化,有望实现江源区河湖水下地形数据的精细化探测。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8日 15 版)

(责编:赵竹青、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