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兴业,结出幸福果(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8-05 06:43:07
浏览

  特色旅游,富民兴业。山寨中,专门为村民修建了一批青砖灰瓦的传统住宅,名为“佬林客栈”。“经过培训,我们开办了农家乐、民宿。自主创业,户均年增收5万多元。”佬林客栈梅华堂业主陈道凤说。

  不远处的山寨老街,年过六旬的蔡定顺夫妻俩开了一家糍粑店。自己打制的土豆糍粑,成为街上的畅销小吃。“大碗15元、小碗10元。”蔡定顺的妻子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收1000多元。”

  记者此前曾采访过豆腐坊老板杨传红。再访故人,邻居笑言:“老杨不在家。卖豆腐挣了钱,这阵子旅游去了。”

  探索乡村游,走上致富路。行走朱家湾,土墙柴门、篱笆田垄、青山古树、本色民居,浑然一体。

  “游客选择民宿,不光是休闲放松,也是想体验当地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毛家锋说,“我们‘就地取材’,用原有建筑方式,将独特的乡村韵味浸入民宿细节。”

  在调研组成员、古巴籍媒体人亚瑟夫看来,朱家湾村整理闲置房屋,与运营企业合作,以租赁形式打造个性化、订制式特色民宿,既丰富了游客体验,又增加了村民收入,“这样的乡村发展很有启发性,值得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借鉴。”

  如今,朱家湾村的乡村旅游还多了运动休闲元素——滑索过涧、荡绳过河、高空漂流……活动越发丰富多彩。

  纵观三秦大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如今,越来越多村庄持续发力,做优做强乡村旅游,让老百姓乐享“美丽经济”。

  “搬”进幸福生活

  穿过崇山峻岭,调研组记者来到秦巴山区深处的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一排排灰白相间的安置楼映入眼帘。

  平利县康士利玩具有限公司车间内,35岁的汪敏正操作缝纫机,动作敏捷又干练。“今天的任务是给玩具熊缝耳朵,熟练工10秒钟就能做一件。”汪敏手里活计不停,“社区工厂按件计酬,每月能挣2500元。”

  汪敏老家在东河村,谷狭沟深。“那会儿住山上,走到最近的公路,也要半个多小时。”说起过去她连连摇头,“日用品全靠竹篓背,吃水全靠扁担挑。这些都不算啥,娃娃上学最难。”

  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后,汪敏一家告别山上老屋,搬进锦屏社区三室一厅的新房子,宽敞又明亮。附近的社区工厂招工,她应聘上岗,几年下来已成熟练工。“家门口上班,照顾老人、娃娃不耽误。儿子上学就在镇子上,非常方便。”

  漫步锦屏社区,楼房排列齐整,道路平坦整洁,超市、学校、医院、公交站等设施一应俱全。4家社区工厂里,200多名居民加工毛绒玩具、制作电子元件,“楼上居住,楼下上班”,就近增收,就近致富。

  社区里如今还开了“安心菜园”,每个搬迁户可种一分地,吃菜不花钱。“今年,我种了辣椒、茄子、韭菜、四季豆……”菜篮满满,汪敏满心欢喜。“不光是小菜园,我们还从小库房、小管家、小餐厅等‘十小工程’入手,优化公共服务,让大家拥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锦屏社区党支部书记江慧丽说。

  去年至今,陕西扎实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全省2116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实现社区服务场所全覆盖。“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陕西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05日 12 版)


(责编:岳弘彬、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