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也能‘行万里路’”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8-19 05:46:07
浏览

“在家也能‘行万里路’”

 

  近日,观众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体验VR数字博物馆项目。
  新华社记者 周 义摄

 

  足不出户看展览

  今年暑期,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先生利用数字博物馆资源给孩子安排了丰富的历史课。“博物馆是宝贵的教育场所,如今全国各地有了不少数字博物馆,我不必带孩子出游,在家也能近距离看文物、学历史,帮助孩子拓宽眼界。”

  张先生介绍,他通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线上VR展,沉浸式地欣赏到琳琅满目的文物,同时能收听语音讲解、完成游戏互动。记者了解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线上VR展有“大唐遗宝”“彩陶中华”“晋祠”等不同主题,进入展览页面,访客动动手指就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参观内容。例如,“大唐遗宝”展览有“典章器用”“美食美器”“玉容霓裳”等不同板块,访客不仅可以直接选看喜欢的部分,还能通过放大文物来感受具体细节。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妙手回春——韩休墓壁画玄武图修复虚拟展”除了生动的动画讲解,还让访客完成互动游戏。据悉,线上互动游戏以3D画面显示,这不仅可以让访客直观感受修复细节,还能犹如身临其境,帮助人们深度了解历史文化信息。“VR展带来丰富、逼真的体验,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历史知识,数字博物馆让人在家也能‘行万里路’。”张先生说。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近日发布的《2022文博数字化报告》显示,云展览和数字展览成为文博数字化发展的新亮点。2021年全国博物馆策划推出线上展览3000余个,网络总浏览量超41亿人次,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线上观展走近历史。

  虚拟形象创新传播

  不久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名特殊的新员工上岗了。她叫“艾雯雯”,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讲解技能,熟知国家博物馆内的文物珍品。特别之处在于,她是一名“虚拟数智人”。

  有趣的是,在发布视频中,“艾雯雯”走进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与馆藏文物产生了神奇感应,让文物“活”了起来。例如,海晏河清尊上的白釉海燕变成了“艾雯雯”佩戴的珍珠耳钉,引发不少网友点赞。

  今年6月,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公司联合打造了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人“伽瑶”,其原型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声音婉转如歌的神鸟“迦陵频伽”。通过数字化技术打磨细节,“伽瑶”身穿古代服饰,外在形象亮眼,还能实时做出表情。在“伽瑶”亮相的发布会上,伴随着复原古乐风韵的音乐,她表演了一段优美的敦煌舞。

  据了解,基于“云游敦煌”小程序构建的敦煌文化知识图谱,“伽瑶”成为“云游敦煌”的数字讲解员,随时随地跟线上游客交流互动,带着更多人领略敦煌文化的魅力。

  “大家看,这里是北京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灵魂所在……”北京市文物局联合腾讯公司近日发布“数字中轴”概念先导片。该视频以虚拟动画人物为导引,将新颖的内容触达更多年轻人。据悉,“数字中轴”项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游戏技术、人工智能等,打造北京中轴线创意内容新形式,具体包括线上数字博物馆和线下数字沉浸展两大板块。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认为,虚拟数字人接连涌现,是数字文化的发展趋势,为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服务体验。未来逛博物馆,或将看到更多的虚拟人提供文化服务。

(责编:袁勃、胡永秋)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