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银行: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8.66亿元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8-19 15:50:06
浏览

原标题:创新者进 进取者强 上海农商银行笃实力行价值创造

  自一年前在交易所敲锣至今,上海农商银行登陆A股市场后,恰逢我国“十四五”发展机遇期,高质量发展提档加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美好生活,创新进取是不竭动力。围绕“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这一愿景,上海农商银行一年来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提质增效,各项经营指标稳中有进。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突破1.2万亿大关。上半年经营效益同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128.66亿元,同比增长7.03%;净利润突破60亿元,同比增长14.27%;不良贷款率0.96%,拨备覆盖率为433.10%,资产“安全垫”保持稳定。得益于综合价值创造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该行在“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和“2022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的排名跃升。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表明,上海农商银行在坚持客户中心、坚守普惠金融、坚定数字转型三大核心战略驱动下,进一步丰富了“价值创造”核心理念内涵,尤其在“三农”、绿色低碳等诸多领域保持创新“脉动”强劲,持续推进“五维一体”的特色发展模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策马扬鞭势昂扬。

  千里黄淮仓廪实

  2年前,以洛川县苹果种植农民购买绿色农资为契机,上海农商银行与农乐生物合作开辟了包含农资融资、实时支付、销售渠道支撑等服务的“产业链金融”新模式。该模式围绕农业核心企业,利用核心企业掌握的与上下游客户交易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关资源,为产业链上多个客户提供系统性金融服务,推动乡村振兴。

  在“一链串起、多方共赢”理念的指导下,这一模式在千里黄淮大平原上有了新的落地场景。“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在安徽亳州、河南商丘等地试行推广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持当地农户购买绿色有机农资,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上海农商银行项目对接人介绍。

  亳州小麦种植户葛立伟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农乐的有机肥料可以用农商行的贷款先行垫付,用了有机肥的小麦产量和品质都有提升,能增收近15%。”

  以农乐的农资产品为核心,在种植户、化肥技术方和收购商之间构建起资金闭环,“产业链金融”短短半年便在农户中推广开来。截至2022年5月末,上海农商银行已为亳州地区140多户大农户提供近1.35亿元专项贷款,惠及小麦种植面积近18万亩,促进增收约5000万元。“产业链金融”服务能在安徽亳州成功推广,并非仅是对“洛川”经验的照搬照抄。不同于苹果等经济作物,大田作物种植面积大、生长周期短,为此该行对“鑫农乐贷”产品进行了创新及调整,“我行结合当地土地流转和种植管理现状,在产业链金融服务中联合托管服务公司,建立产业链思维,把控农户贷款资金使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各环节,从源头上降低农户贷款风险。”

  同时,随着上海农商银行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持续推进,产业链金融服务‘掌上办’也为相关方带来了更好的客户体验。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从黄土高原到黄淮粮仓,从果树飘香到风吹麦浪,产业链金融服务扎根千里沃野。上海农商银行以理念为先导,丰富场景应用,为“三农”高质量发展丰盈源泉。

  乘风双碳去追光

  光伏发电是实现绿色能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光伏行业保持高速发展。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大关,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