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2)
“扩间距,缩株距,调肥控旺,技术到位,玉米大豆一田双收。”安徽省利辛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马飞为农民指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这十年,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组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成了4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0个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取得了节水抗旱小麦、超级稻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1%。
社会化服务更加多元,农民省心省力。
“加入联合社,真是省心不少。”河南省夏邑县会亭镇张楼村村民王思华高兴地说,“耕地、供种、施肥、收割全统一,小麦亩产1460斤,售价每斤比普通麦高出1毛钱。”
这十年,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探索创新、蓬勃发展,主体更加多元、服务更加便捷。目前全国已有95万多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面积近1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7800万户。
夯实产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饭碗田”提质量,实现藏粮于地。
“今年春旱一露头,我们就从水库及时引水浇地,小麦每亩打了1000斤上下。”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店东村种植大户李浩感慨,“田成方,大农机来回跑;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让咱种粮人底气更足。”
这十年,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着力提升耕地质量,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一批现代化灌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正在加快改变。
——中国粮用中国种,实现藏粮于技。
“好种子带来好收成。我们推广‘阳光131’‘中油杂19’等优良品种,今年全县油菜总产量1.41万吨,同比增长了3.7%。”江西省泰和县农技推广中心粮油站负责人林益增说。
这十年,以品种选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各地区各部门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216个制种大县、区域性良繁基地加快建设,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
——好政策激发积极性,种地更有奔头。
“大礼包不断,丰产又增收。”山东省夏津县东李镇种粮大户张凤利掰着指头算账,“小麦补贴每亩134元,种粮一次性补贴每亩5.72元。每斤小麦的收购价1.55元,比往年一斤高了三四毛。”
这十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供给不断完善,着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强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推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近两年,为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中央财政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仅今年已累计发放300亿元。
希望田野生机勃勃,大国粮仓根基稳固。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接续奋斗,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筑牢坚实基础。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1日 02 版)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