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助推产业发展产学研共拓基础研发新路径
小字号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制靶向药物、现代农业的智能化管理能够实现无人化开垦、全息技术将实验室搬到了课堂……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与赋能引擎,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融入医疗、农业、教育等多种行业,不断创新应用场景,驱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孙富春做客人民网《人民会客厅》栏目时介绍,数字化技术发展共经历四个重要过程,从产品数字化、工厂车间智能化到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化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更加智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深层交流,“大力发展数字化,更好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作用,能够引领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向前发展。”
“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基础是推动数字经济良好发展的基石和核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电子标准院集成电路评测中心主任任翔表示,为进一步提升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促进数字产业健康发展,要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依托我国市场优势,针对各场景需求充分整合行业力量;重视技术标准研制,树立并完善标准体系。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在集成电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要发挥各项优势,提高数字技术的基础研发能力。对于企业在优化数字技术水平方面如何发挥作用,沐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维良认为,相关企业应关注市场趋势,把握高性能、高能效等多种数字化需求,不断推动产品研发迭代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从而为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底层支撑。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处于重要发展阶段,在取得阶段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国家政策推动以及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在人才培养方面迈上了新台阶,人工智能方向的论文引用与专利数目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孙富春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仍存在引领性不足等问题,为推动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亟需建立多层次的技术研发团队,制造国家自主创新的人工智能产品。
谈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新趋势,孙富春认为,生物智能、材料智能、量子智能、光智能等新兴领域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推动下,中国将以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目标,有望在新兴领域实现引领性成就。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已逐渐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场景需求日益多元。孙富春以医疗、农业、教育等领域为例,详细描述了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场景。在他看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作用,国家经济将实现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推广与创新,折射出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生态。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1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超过3000家。
同时,随着数字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数据处理需求激增,算力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发展动力。陈维良认为,作为整个数字经济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芯片等技术导向型产品迎来了新机遇。下一步,相关企业应从高性能、高能效、强通用性等角度进行产品研发,满足云端算力需求,为数字经济、未来新计算范式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深化上下游企业合作,夯实产业链薄弱环节,合力解决现存供应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