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超亿亩盐碱地渐成“新粮仓”
小字号
原标题:中国东北超亿亩盐碱地渐成“新粮仓”
金秋时节,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水稻丰收在望。近段时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梁正伟研究员带领团队坚守此地,收集着盐碱地变身为“新粮仓”的关键试验数据。
大安市是吉林西部重度盐碱化地区,20世纪,土地盐碱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极大阻碍农业发展。因此,中国科学院在此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碱地生态试验站”,探索如何高效治理利用盐碱地,让“荒凉白”变为“丰收金”。
梁正伟介绍,科研团队在大安采取了“良田+良种+良法”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模式,经过长期连续研究表明,即使是重度盐碱地,经过3年至5年的改造,也可实现盐碱地由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再高产的转变。
2021年以来,这一模式已在吉林省推广70余万亩,水稻平均产量达400公斤/亩以上。
梁正伟认为,科学改造盐碱地,让盐碱地上长出高产庄稼,将是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潜力巨大。
据统计,东北地区拥有肥沃的黑土地,是中国最重要的大粮仓之一。然而,这里还有超过1.15亿亩的盐碱地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记者了解到,目前有多种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正在东北各地逐渐推广开来。
以吉林省为例,2021年粮食产量超过800亿斤(1斤为500克,下同)后,当地又提出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力争到2030年粮食产量突破1000亿斤。“实现这个目标最大的潜力就在吉林西部的大面积盐碱地。”梁正伟说。(记者 郭佳)
(责编:赵竹青、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业内热议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杜燕飞)在15日举行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论坛暨第三届“流动中国”公益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与会嘉宾认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物流企业要以供应链管理创新带动生产消费模式变革,加快打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自2022年9月2日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以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先后完成了出舱活动恢复、机械臂测试与操作、第二次出舱活动准备等工作,持续开展空间材料研究、高等植物培养等空间科学实(试)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