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从上海走向全球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1-03 08:48:07
浏览

黄浦江畔“跑族”云集、苏州河上赛艇翻飞、昔日的工厂仓库变身“网红”打卡点……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和苏州河,不断为群众提供更优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从“一江一河”这一城市“横切面”,不难窥见“人民城市”理念给上海城市治理带来的巨变。

2日,时隔8年重回起源地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上海落幕。在系列论坛上,人民城市建设成为国内外专家热议的话题。多个入选全球城市治理案例的中国城市样本,向世界展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中国方案。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近邻苏州河,远眺黄浦江,河滨大楼坐拥“一江一河”双重水景,推窗即见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和陆家嘴金融城的胜景。目前,这座近百岁高龄的老建筑正焕新为“河滨会客厅”,原来不对外开放的空间被改造为社区居民的共享空间、议事协商的空间、邻里交往的空间。

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叶丹介绍说,河滨大楼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公寓”。因其独具特色的现代派建筑风格,河滨大楼成为许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我们正致力于让这座优秀历史建筑从‘可阅读’到‘可会客’,让居民游客从‘可进入’到‘能互动’。”

黄浦江、苏州河是上海城市的“母亲河”。170多年前上海开埠,“一江一河”两岸开始成为商船云集、中外贸易的“大码头”,中国最早的现代化水厂、船厂、煤气厂、纺纱厂都在这里诞生。随着城市发展,不少工厂、码头、仓库等依水而建,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上世纪20年代开始水质变差,70年代末水质恶化。

近年来,上海加快调整江河岸线的功能布局,全面实施滨水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升,先后实现了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线、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贯通,实现还水于民、还岸于民,昔日的“工业锈带”逐步蜕变为今天水清、岸美、宜游的“生活秀带”。

2018年以来,上海聚焦苏州河两岸贯通和品质提升工程,着眼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苏州河从单一的水质治理逐步向营造高品质生活岸线转变。从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时间内,苏州河沿岸累计辟通了63处“断点”,新建了约15公里滨河“绿道”,实现了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基本贯通,串连了苏州河两岸约150公顷绿地和开放空间。如今,漫步“一江一河”沿岸,群众可以体验到各富特色的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水岸阳台、健身步道、历史画廊、海派博览风情带……

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建军看来,贯通后的上海“一江一河”岸线,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品质最高的滨水公共空间之一。上海市民从“沿河不见河”到拥有“家门口就有美景”的好生活,“一江一河”的贯通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注脚,引领了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对城市的期盼,从过去的修路架桥、菜篮子、米袋子,转变为更多的公共空间、更美的生态环境。呼应这种需求,上海、北京等城市正把一些经济价值极高的土地用来建设公园绿地、健身场所、文化空间。

位于浦东新区后滩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址,如今正定位于建成世界一流的世博文化公园。可望江、宜赏湖、能爬“山”,寸土寸金的滨江岸线全面建成后将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沿江公园绿地。以市场价值估算,这块地至少上千亿元。但是,秉承“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理念,上海的选择不是盖商务楼、搞大开发,而是让市民游客得以走进、休憩。

练好“绣花功”推进精细化治理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在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中,上海向各方呈现了“人民城市”在精细化治理方面的新举措。

——“两张网”助力精细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