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征程丨航天发射指挥员是这样炼成的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有这样一个技术室,他们承担着为火箭控制系统测试的重任,控制火箭按预定弹道飞行,准确入轨,被誉为火箭的“神经中枢”。
组建12年,先后执行21次航天发射任务。特别是在2年时间内,发射场顺利将空间站3个舱段与4艘天舟飞船送入太空。这个由01指挥员廖国瑞担任室主任的技术室,更是在这7次建造任务中屡建奇功,擦亮了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的金字招牌。
南海之滨,种下梦想的种子
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首个滨海发射场,于2009年开工建设。第一批建设者参与见证了发射场从“滩涂丛林”到“厂房林立”的过程。
2011年,带着一辈子干航天的情怀来到文昌的该室工程师吕波,仍然记得刚到发射场的场景:“没有高耸的发射塔,也没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有的只是漫天飞扬的工地尘土和一望无际的荒草灌木。”
莽莽森森的椰林中,几座民院是他们居住、开会的地方,临时搭建起的板房、废弃的小学,就是他们办公的场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即便是这般一穷二白的艰苦环境,也没有浇灭吕波和同事们在这里“扎根海岛,建功航天”的志向。
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他们把成立之初为数不多的20余人,分出一半的力量奔赴全国各地跟踪火箭研制、设备生产,留下一半的人员承担初期建设工作。
在北京、天津、西安……他们一边学习控制系统理论知识,一边学习新型号火箭技术理论,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编出了近百万字的操作规程和数十本配套教材,成为后来组织火箭发射的原始技术资料。
就这样,这群年轻人的航天梦想在最南端的海岛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椰林深处,绽放奋斗的花朵
2016年6月25号,文昌航天发射场响起第一声“点火”口令,长征七号首飞任务圆满成功,控制系统表现堪称完美,圆满完成首秀。
据统计,全世界新型号火箭首飞任务成功概率仅为51%,每一次新型火箭腾飞,都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
2016年11月3日,是我国现役运载能力最强、最先进火箭——长征五号的首次发射日。
这是中国航天史最牛的口令!当发射程序进入-90秒时,控制系统指挥员韦康,下达了“转电”口令。他的话音刚落,主控微机岗位报告:主控计算机报错!还没来记得反应,韦康再次报告:“01,终止发射!”
进入倒计时10秒钟,01指挥员在读“10、9、8、7、6……”时仍有2次中断,这也是中国航天史上从未发生过的。
“转电异常”“开算未好”让在场人的心一提再提,临危不乱,稳妥处置,久经磨难的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
2017年4月20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精准入轨,三战三捷,这帮怀揣梦想的航天青年在一次次的追梦奋斗中,收获幸福的花朵。
问天路上,茁壮挺拔的枝干
航天事业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发射场技术复杂、系统庞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任何一项工作出现纰漏,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但每次“失败”都会让这支队伍更加成熟,每次“失败”都会成为他们的加速起跑点。
2017年,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任务失利,给信心十足的控制系统团队“当头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