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粮仓“十九连丰”的密码(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2-20 09:20:07
浏览

黑龙江北安市赵光村有耕地2.43万亩,今年2.2万亩全程托管给了北大荒集团赵光农场有限公司。从播种到收获,作物生长全程都由公司负责,规模化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每亩大豆由此增产六七十斤,农民纯收益由此增加不少。

黑龙江省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整省推进,开展“垦地合作”,今年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超3000万亩。

在吉林省梨树县,7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可安全储粮超12亿斤,占全县玉米产量近三分之一。“这很好地解决了农民存粮‘无地方、无设施、无技术’难题。”梨树县商务局仓储规划科科长宫军说。

——“订单”生产,供需链条在增密。

在辽粮集团的合作粮库沈阳法库县秀水粮库,工作人员正组织2000吨玉米陆续入库,准备春节前经港口发往南方用粮企业。“这是农户在春播前与南方用粮企业签订的保底收购订单。秋收时,粮食直接就近送达指定粮库,协同交通部门运往南方。” 粮库相关负责人李东说,订单式生产让东北粮搭上了“快车”,农民种粮积极性更高了。

吉林省种粮大户侯刚今年也与当地粮食加工企业签订了售粮协议。“现在是物流、储存、烘干等企业联合为农户服务,小农户直接对接大市场,农民增收更有保障。”

新农人,挖掘“黑色宝藏”新潜能

今年夏汛,辽宁个别农田积水偏多,植保成了难题。法库县的梁日鹏操作无人机在玉米地上空来回穿梭,一天就完成200亩田的打药作业。

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的梁日鹏,2016年看准了农业服务的潜力,成了3万亩耕地的贴心“管家”。“我们讲究的是科技种田,平均每亩地要比传统种植增产200斤左右。”梁日鹏说。

新农人有技术,有视野,有魄力,有无限的可能性。他们或挖掘黑土潜力,科技种田实现增产;或直播带货,扩大市场知名度;或打通产业链条,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陈雨佳的家乡在黑龙江省宁安市上官地村,当地是优质“石板大米”主产区。陈雨佳辞去工作回乡,从抖音直播带货,到扩大有机种植面积,再到养殖稻田鸭和稻田小龙虾……陈雨佳干得风生水起,今年承包的200亩有机稻田,插秧前就被认购一空,预售款接近400万元。

近年来,吉林省先后出台多个专项政策文件,多方位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支持。

呼唤“雏雁”归乡,也让“头雁”当家。2022年,辽宁启动的“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已培训1.4万余人,通过考核的学员将有机会享受农业信贷、高职入学、市场对接等帮扶。2021年,该培训班约有80位农民获得高职扩招录取资格。

“现在种地不能蛮干傻干,要用新知识新技术武装头脑。”辽阳市种粮大户何峰说,他去年在培训班上了解了一些水稻高产品种,今年试种效果很好,每亩增产200多斤。

12月7日,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4名农民评上了初级职称,成为全县首批乡村技术员。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一级调研员刘献说,他们有的是种了半辈子地的“好把式”,有的则是懂新技术的大学生,都担负起向村民传授技术的重任。

黑土地上这些懂技术、善经营、能致富的粮食生产新农人,既实现了自我,也带动了乡亲,更谱写了希望。

新华社沈阳12月19日电


(责编:王震、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