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定会产生世界级的大师科学家”
原标题:“未来一定会产生世界级的大师科学家”
收到朋友转发来的祝贺信息时,傅向东正在参加实验室的2022年度总结会。
1月13日,作为目前国内社会资金资助基础科研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以下简称“新基石”)揭晓首期获资助名单,包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在内的58位杰出科学家,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
“很高兴,也很有压力,不能辜负评委会的期望。”傅向东坦言。
这确实是被寄予厚望的一个项目和一批人。
“新基石”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新基石”由科学家主导。2022年,腾讯公司宣布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成立新基石科学基金会,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
“新基石”资助类别分为两类:实验类不超过500万元每人每年,理论类不超过300万元每人每年,并连续资助5年。
“‘新基石’是基础研究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新基石”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说,“我们要支持最聪明、最有成就、也是最胆大的一批人,让他们自由探索。”
在科学家们看来,“从0到1”的突破往往来源于突发奇想,很难预测从哪突破,无法设定目标,不知道谁有可能突破,带来惊喜的大多是那些聪明、勇敢、不断求索的人。
“给他钱,给他环境,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探索。”施一公说。
正因此,“新基石”最鲜明的特色是“选人不选项目”。
“我们要支持那些有一定经验、一定建树、一定科学研究积累的人,他们已经掌握了科学研究的‘道’,胆量又很足,不满足于现状,愿意义无反顾地去探索人类最前沿的未知。”施一公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新基石”科学委员会委员潘建伟则举了杨振宁的例子。
在粒子物理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后,杨振宁又在凝聚态物理、数学物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很多经验告诉我们,有些人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成果,他们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品位,如果能给他们提供进一步自由探索的机会,相信他们做出更好成果的可能性更大。”
“新基石”首期计划资助60人,实际入选58人。项目科学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在评审中充分坚持了“宁缺毋滥”的原则。
人成为资助的核心,“新基石”的申报简单不繁琐,不对科学家设置明确的研究任务,不考核论文数量,也不限定必须拿出成果的期限。
对被资助者而言,这份信任和呵护,是沉甸甸的责任。
傅向东此前已在植物的氮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一流成果。在“新基石”项目支持下,傅向东将开展水稻二氧化碳和氮信号感知及转导机制研究,揭示高产和碳氮高效利用协同作用机理,突破育种瓶颈,通过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助力新一轮绿色革命。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黄志伟则将解析抗原介导的免疫细胞受体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机制,揭示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基本科学规律,为免疫疗法提供新理论和新技术。
“虽然这个项目没有结题压力,但我相信我们都会全力以赴,一定要做出拿得出手的成果。”傅向东说。
“我们做得怎么样,不仅仅是自己团队的事,还关系到这个项目的声誉。”黄志伟则表示,“新基石”开了个社会力量支持基础研究的好头,“让我们能静下心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希望我们能不辜负信任,将来会有更多有责任的企业看到有成效后,加入这个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