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产业集聚“京津走廊”
原标题:轨交产业集聚“京津走廊”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位于天津市武清开发区的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12条生产线全力开动,员工有条不紊地操作机器,查验产品质量,为即将交付的一批订单做最后检查。环顾四周,气动工具运转声、工件卡装到位声、产线生产流程结束后的机器声融合成一首“交响曲”。
“过去3年,疫情给部分行业带来不小挑战,轨道交通行业高科技企业的订单却很饱满,我们的生产车间每个月都有超过5000套制动夹钳和牵引变流器下线并安装到高铁上。现在,员工的干劲和发展信心以及企业创新动力都很足。”铁科纵横副总经理于军说。
铁科纵横材料生产车间检修员侯博肖说,“过去,公司里很多人都是‘北漂’,如今大家都在武清落户安家,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公司现场办公取件,为大家节省了不少时间。前些天,我还在武清买了房子,解决了后顾之忧”。
铁科纵横是武清迎来的首家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一批来自北京的轨道交通行业高科技企业到武清安了家。
“多方比较后,我们将成果转化基地从北京迁至武清,没想到协同发展带来的‘化学反应’对公司的助力这么大。如今,公司员工从60多人发展到300余人。”于军说。
地处“京津走廊”的武清区是天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去年以来,武清以推进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为抓手,整合现有“一区五园”,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武清迎来更多“新客人”。
“新客人”看重武清什么?在交控技术装备总经理陆启进看来,除了区位优势,营商环境是重要标尺。
1月11日,在武清开发区的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场景实验室内,一支来自北京的研发团队正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虚拟编组进行技术攻关。
记者在现场看到,用电子技术虚拟的列车运行无需司机操作,自动出库并按照时刻表正线运营、到站精准停车,还能自动开闭车门、自动洗车、自动休眠……“列车之所以如此‘聪明’,背后的秘密正是搭建了交控技术装备的全自动运行系统。”陆启进说。
这样一套“聪明”系统,最初的运维却是困难重重,缺人是最大挑战之一。“武清区了解需求后,第一时间对接天津市相关院校,帮助我们招聘到30名员工,保证了生产进度。”陆启进说,为促进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发展,武清成立了天津市智能轨道交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应用在包括天津在内的29个城市、50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以及朔黄线重载铁路,今年的生产订单已全部排满。
为呵护已经成型的产业集群,武清开发区还专门成立轨道交通投促中心。“从上下链企业招商到创新支持政策、寻求资金支持,方方面面全力服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轨道交通投促中心主任王玉说。目前,除交控和铁科院项目外,武清开发区先后吸引近50家轨道交通行业企业落户投产。
解决了缺人问题,新企业到武清,还关心协同发展的承载体的情况。1月10日,武清区政务服务办基层服务科工作人员曹磊早早赶到铁科金化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一天的“问需于企”调研。
去年,铁科金化科技对正在公开挂牌出让的某工业地块有强烈的开发意向,希望能尽快拿地开工。“我们了解到企业的诉求后,第一时间主动向企业讲解‘拿地即开工’政策,梳理企业审批流程图,提出前期工作意见。在审批过程中,我们主动对接相关部门,最大程度精简审批环节,对企业全程进行参与指导。”曹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