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保险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保障(财经眼)(2)
王向楠说,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给财险行业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业务结构提供了新机遇。此外,新能源汽车数字化、智能化的特征为保险行业定价、定损、赔付、维修等提供了更好条件。
不只保险机构看好新能源车险业务,不少车企也在跃跃欲试,探索成立保险经纪公司或收购保险中介牌照。业内人士认为,车企参与提供保险服务有利于培养新业务模式,拓展发展空间。
“车险具有刚需属性,有望成为车企服务车主的新入口,以此为抓手打通车主用车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拓展服务体系。”北京车与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张磊分析,新能源车企可以从投保、出险、续保、维修、理赔等多个场景与用户建立连接,以此拓展汽车保养、理赔维修、汽车金融等业务,在优化车主服务、提升品牌形象、促进车险创新的同时有利于拓展自身盈利空间,实现行业良性发展。
不过业内人士也坦言,目前车企主要是作为保险服务的中介方,与保险公司仍有本质区别。“新能源车企要参与车险业务,也面临研发成本高、理赔体系建设周期长、牌照合规等问题。”张磊说,长远来看,加强跨行业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推动新能源专属车险更好发展。
破解定价难题
●借助新科技“精准画像”,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
这两年,消费者对新能源车险价格变化的感受不尽相同。车主刘先生说,他在2022年1月份购买了一辆某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首年保费约6000元,今年续保时,保费经过折扣之后,约4000元。这让他感到惊讶,“这个价格对比燃油车反而更优惠。”
一位资深车险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随着各大保险公司新能源车险产品体系更加完善,保险价格正趋于合理。一些市场占有率高、“零整比”相对较低的新能源车型维修成本有效压减,保费也相应减少。同时,市场上一些高档、“小众”车型也存在保费上涨的情况。
如何更好破解新能源车险定价难题?专家表示,要先解决数据积累不足、维修门槛和成本高等问题。
“目前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行业,新增品牌多,车辆性能差异大,保险公司对于新能源汽车风险认知仍处于积累阶段。”中国人保财险有关负责人说。
盘和林表示,一些车型技术成熟度相对有限,质量不够稳定,导致事故发生率和赔付率较高。此外,电动汽车“三电”系统等有一定的技术壁垒,有时需到厂商指定门店维修,以换代修的情况也比较多,导致维修费用偏高,抬高了赔付成本。
车主用车习惯也将影响车险价格。张迪说,目前出险情况对车主续保费用的影响较大,一年的出险记录甚至会影响之后几年的保费。
如何推动定价更加精细化,实现专属保险产品提质降价?
“要加强保险行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数据与技术融合。”中国人保财险有关负责人说,未来保险公司可与新能源车企、电池供应商等加强合作,通过数据资源跨界融合,对新能源汽车出险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实现对新能源车主驾驶行为精准画像,进而制定更为精准的费率厘定体系,推动新能源专属产品满足定制化、个性化的保障需求。
“比如,通过车联网采集速度、里程、加速、减速、转弯等驾驶行为数据,结合地图和天气数据建立模型厘定风险成本,不仅能够因车、因人合理定价,还可以提高事故处理时效、协助追踪盗窃车辆等,同时将风险数据反馈给汽车制造商,不断提升车辆安全品质。”王向楠表示,提高新能源车险的“科技含量”,不仅能引导车主安全驾驶,降低风险隐患,还有助于保险机构控制风险、减少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