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组合拳”增强应对重大疫情“底气”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2-28 10:19:06
浏览

小字号

“新冠疫情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应急的重要性。”在2月2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全国将增设20支左右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队伍,负责重大疫情的救治和区域内全国范围内的支援。

新冠疫情早期和高峰期曾出现医疗物资和药品暂时性、局部性短缺情况,但都很快得到扭转。那么,应如何增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有哪些经验和部署?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作出解读。

多项科研成果用于抗击新冠

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也是我国科研技术成果不断运用的过程。郭燕红介绍,例如康复期血浆提炼出来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用于临床使用、抗病毒小分子药物获批上市后及时纳入诊疗方案、病毒核酸CT值和传染性的深入研究指导临床诊断等。

疫情期间,国产的新冠疫苗、新冠药物、ECMO均成功获批上市,为后续的生产和制造奠定了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介绍,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启动应急审批程序,加强涉疫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和质量监管;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累计为327家白名单企业贷款830.3亿元。在各部门、各地方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各类医疗物资产能产量短时间内大幅提升,阿兹夫定片日产能提升8.2倍,布洛芬提升7.5倍,对乙酰氨基酚提升4.9倍,有创呼吸机提升6.8倍,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提升4.3倍,制氧机提升2.1倍。

“我国完备的工业体系、丰富的产品品种、强大的生产制造和配套能力,为保障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供应提供了坚实基础。”周健说。

推动医疗应急体系高质量发展

应急保障物资种类多、总量大,我国地域广阔、各地需求差异较大,如何保障医药物资供给的充足、有效、可及?

郭燕红表示,要形成国家储备、区域储备、省市县储备和医疗机构储备相结合的立体化储备格局,健全区域间储备合作和互助机制;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实物储备的目录、数量,建立应对疫情的专项储备;提前测算用药和物资的需求,扩充相应的产能和实物储备,保证药品物资供给的充足和可及。同时要做好重点药品物资应急采购和跨区域的调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储备,建立动态平衡调节的机制,不断提高储备效能。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应急体系。”郭燕红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平急结合、系统高效的原则,以“十四五”期间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规划为指引,指导各地进一步强化体系建设和提升应急能力。

郭燕红介绍,国家、省、市、县立体化的医疗应急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国家中毒救治研究中心,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建设等均在进一步规划和建设中。

“通过基地建设,构建紧急医学救援核心支撑。”郭燕红说,通过全方位提升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能力,形成紧急医学救援中坚力量。

当前,我国共有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40支,分为综合救援、中毒事件的救治和核辐射事件救治3类。未来将增设20支左右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队伍,负责重大疫情的救治和区域内全国范围内的支援,提升紧急医学救援的装备水平,特别是加强重症救治的能力。“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提升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收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大批量伤病员的救治与突发事件快速医疗应急处置的能力和反应,建立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郭燕红说。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