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你评我论】“设计下乡”聚青年“才”力乡村振兴焕文化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十年来,共有6819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日前,人民网记者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现场采访等环节,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了解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特色经验,推出“传统村落万里行”系列报道。
“少年行万里,心中是故乡。青年梦,振家乡……”这是台湾青年写给大陆乡村的一首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投身大陆乡村振兴事业中,在乡村振兴中逐梦筑梦。
“乡村建设是一件特别需要沉下心来,长久坚持的事情。每一次的改造既带来新的希望,也带来新的挑战。所以,美丽乡村建设之路没有终点。”8年来,从事乡建工作的台湾青年张欣颐和她的团队参与助力福建乡村发展,为当地发展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下,各地有关部门积极探索支持熟悉乡村的规划建设人才参与乡村规划建设。
2018年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设计下乡”工作,引导和支持规划、建筑、景观等领域设计人员下乡,服务于乡村建设。各地积极响应,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完善激励政策,强化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培养了一批了解乡村、热爱乡村、服务乡村的设计人员。
以福建省为例,据介绍,2018年以来,福建省陆续出台吸引鼓励台湾团队来闽乡建乡创的政策措施和提供同等待遇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对来福建开展乡建乡创合作交流,进行驻村“陪护式”服务(服务期限1年期以上且每月指导服务不少于10天或每年累计不少于100天)的台湾团队给予资金、居住、就业等方面支持保障,促进其与村民一道用心用情用智服务乡村发展。
记者了解到,福建省有14000多个村庄,当前正大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乡村资源挖掘程度低、产业培育造血能力弱、历史文化保护开发难、乡村发展“千村一面”等问题仍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
比如,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多部门共同推动深化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每年推出100个村庄,每个项目补助50万元,支持台湾建筑师及文创团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陪伴式服务。2021年,大陆“农林22条”出台,为台湾建筑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过去,别人介绍我时常说,这位是台湾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现在,大家会说,‘你是拿着规划设计图的福建农民’。”如今的张欣颐已成为一位资深台籍乡建专家。她和福建乡村村民一起生活、一起劳作,对于“福建新村民”的身份格外喜欢。
“作为城市年轻人来到大陆的乡村工作,我想是具备优势的,一方面我们充满理念和执行力,另一方面,乡村创业门槛较低,也是农产品与原物料的所在地,若有好的引导与发挥空间,年轻人到乡村创业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张欣颐告诉记者,她已到过福建100多个乡村,服务超过20个村落。
近十年间,张欣颐和她的团队先后在福建完成了三明市泰宁县“耕读李家”、泰宁县“古傩大源”、尤溪县“悠游下村”、建宁县“荷欢修竹”、宁德市寿宁县“难忘下党”、古田县“圆瑛文化带”、永泰县“福寨同安”集镇环境整治项目、平潭综合实验区“忆探平原”街道改造等乡村振兴项目,积极参与地方环境改造及产业转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