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谈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3-24 10:36:06
浏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在接受人民网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加大技术研发,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加快推动煤炭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多能互补,实现多种能源耦合发展,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煤炭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既要发挥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要符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走向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同时也要适应当今科技发展、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刘吉臻表示,该体系涉及方方面面,最基本特征是要符合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目标,具体到电力行业,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葛世荣看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这8个字在新型能源体系里很重要,它们的顺序也更重要。首先要考虑我国能源安全,再兼顾环境安全。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再确定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所承担的保供比例。

对于煤炭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刘吉臻认为,这些年,中央多次给出了明确的定位,要先立后破,社会对煤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发展路径共识度也越来越高。要认识到我国基本的国情和资源禀赋,也要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历史进程和阶段性。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了7亿千瓦;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超过全国煤电装机。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占全社会用电量近60%的是煤电。

“目前,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发挥着主导作用。就发电量而言,尽管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很大,但发电量并不大。”刘吉臻表示,为保障能源安全可靠稳定供应,目前,煤炭支撑性、压舱石作用不能动摇。要采取措施加快煤炭绿色低碳发展,无论是煤炭开采应用,还是燃煤发电技术更加高效、清洁,再加上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要减少煤炭应用总量,用最小量煤炭支撑更大规模新能源发展。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煤炭一定要和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要实现多元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电力系统也要走向灵活、智能。”刘吉臻强调,我国最终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是产业结构要实现革命性变革,经济GDP增长不再依赖能源支撑。二是科学技术要有颠覆性突破。三是全社会能源、消费、文化与生态发生变革。用户侧要从目前的源随荷动逐渐过渡到供需互动,最后实现荷随源动,要树立电源至上,实现社会能源消费方式的变革。

葛世荣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新型能源体系是基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多元协同体系,包括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融合,非化石能源里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其他能源融合,核心是安全,兼顾低碳,从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时,提高能效、降低能耗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方面。尽管2022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但仍比世界平均能耗水平高50%,如果我国单位GDP能耗可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二氧化碳排放就会下降很多。因此,节能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内涵之一。

“不能把新型能源体系单纯的认为是能源生产体系,应该包括用能体系、节能体系。”葛世荣说,新型能源体系首要任务是保证能源安全,通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节能等技术,使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可以清洁低碳发展。

以技术创新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数据显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2022年国内煤炭总产量约44.5亿吨,煤炭消费量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