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越来越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有何深意?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5-08 14:37:06
浏览

  中新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 李金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

  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要求“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做出了具体部署。

  中央为何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均排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之后列第二位。

  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排在了“恢复和扩大需求”之前。

  此次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又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进行研究,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针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如此高频的研究和定调,信号意义强烈。

  “中央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深化,此次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对此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关键路径,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质量,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

中央越来越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有何深意?

  资料图:宁波港口一景。 沈颖俊 摄

  现代化产业体系成最关键“胜负手”

  产业是经济之本,产业竞争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外界认为,在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然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最关键的“胜负手”。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事关新发展格局。202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

  分析指出,我国产业体系虽然规模庞大、门类众多,但仍然存在不少“断点”和“堵点”。只有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补齐短板弱项,加长长板强项,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才能在大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提出5个坚持,避免5大误区

  会议提出了5个坚持,要避免5大误区: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从正反两方面提出要求,表明了我国对于实体经济、金融安全、开放合作等方面的高度重视,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朱克力认为,这些要求都具有针对性,且都围绕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展开。以实体经济为重是一以贯之的明确方针,防止脱实向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是为了确保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而循序渐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等原则的提出,也表明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稳健性和连续性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