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国家级前沿性国际化特色2023中关村论坛举办150余场活动(2)
“展览将聚焦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集中展示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全球最新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包括诸多首发首展项目,长安链、量子计算云平台、开源芯片、类脑计算芯片等全球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也将集体亮相。”于英杰说。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论坛将开设技术交易板块,将举办26场活动,共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个科技成果、创新项目寻求合作。届时,将举办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参与,集中发布一批中外高校重大科技成果技术交易项目。举办5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推出120余项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家科技创新成果。
“本届论坛既有思想理念的交流碰撞,又有技术产品的直观体验;既有重大成果的首次发布,又有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目的是让公众通过与高水平科学家、企业家零距离交流,充分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于英杰说。
科技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壮大,科技赋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推动引领现代化发展成为重要力量。”吴朝晖表示,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主要表现在: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在全球创新版图的影响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服务于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支撑赋能区域发展,创新高地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在吴朝晖看来,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并且与11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协议。我国已经试点成立了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鼓励包括我国在内的科学家和其他国家围绕全球共性问题展开的研究,共同推出研究成果。支持科学家作为重要的参与方来参与或者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围绕一些全球共性问题,设立全球性科技议题,团结全球科学家开展合作。
以北京为例,据于英杰介绍,2022年,北京研发投入经费占比在6.5%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每天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293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8.4%,数字经济占比提升到了41.6%。在京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达到了80家,位居全国第一位。建设了7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2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占到全国国家高新区的1/6,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复合增长13.3%。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达到9500多家,中关村与全国26个省区市的77个地区(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外省市区设立分支机构达到9万家,300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中关村企业2022年出口总额达到了3202.3亿元,是2012年的1.9倍。”于英杰表示。
“接下来,要通过推进科技强国的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加速实现,构建起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提升国家创新效能。” 吴朝晖说。
(责编:杨虞波罗、高雷)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