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5-19 07:37:07
浏览

  在地方政府的帮助和协调下,2013年,于广平团队经过与企业的不断交流与磨合,与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签下了第一份合同,双方也正式开启了不断深入的长期合作历程。于广平介绍:“当年我们通过优化药剂配方,每年为互太纺织节省污水处理成本近千万元。”

  经过长期合作,于广平带领团队持续加强技术攻关,陆续研发了废水可生化性在线监测分析技术及设备、关键工艺环节参数在线优化设定与控制技术、异常工况建模预测和关键水质参数软测量创新性理论方法等多项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出印染过程数据采集与监控、智能配色与工单配方数字化管控、染料助剂在线计量与智能输配送系统、生产水资源综合管控与调度、环保设施优化运行与远程运维、能源管理、智能消防管理等多项技术成果。

  2017年,于广平团队和互太纺织启动基于互联网融合的印染智能化生产试点示范项目;2019年,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超过4000万元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累计签订的项目合同金额已经突破1亿元;2022年,双方共建纺织印染数字制造创新中心,签约金额达1.1亿元。

  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互太纺织的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已建成年产8万吨的针织印染智能化生产线,关键生产指标染色一次成功率突破98%,能源利用率提高10%。

  创新发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全球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的过程中,广东注重引导创新主体把创新效益摆在重要位置,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年来,广东一边搭建实验室创新平台体系,一边把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作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以科技企业培育为主体,体系化建设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联合体,进一步拉长企业创新的特色“长板”。

  “千军万马齐创新”,日益壮大的技术研发与成果产业化集群,正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添砖加瓦。截至2022年底,广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6.9万家,超九成在大湾区。现有14家国家高新区,9家位于大湾区。而对于“初出茅庐”的初创企业来说,“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大学科技园”全链条孵化载体,也正加速科技企业孵化和成长。目前,大湾区建有国家级孵化器184家、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272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22家,其中国家大学科技园6家。孵化与培育企业成效突出,累计孵化企业6.11万家,培育毕业企业2.56万家。

  要素“聚”起来,以科技力量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先进电池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智能移动终端和超高清视频等细分优势领域,大湾区培育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强化协同,构建开放型创新共同体

  可充电、智能称重、防盗追踪,还能在托运时定位,一个行李箱被香港青年郭玮强加上科技元素,玩出了新花样。

  自2016年入驻深圳前海青年梦工场至今,郭玮强的公司已申请了20多项发明专利,与10多个海内外知名箱包品牌进行合作,完成了多轮融资,“深圳的政策优势与广东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深港两地产业的互补优势,让香港的技术研发成果迅速在深圳落地,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

  “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是近年来粤港澳科技合作的潮流。”对此,香港科技协会会长林至颖说,港澳的科研优势和科研成果,与广东的强大制造力相结合,迸发出巨大的技术引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