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年前岩石中发现“失落的世界”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6-09 11:13:06
浏览

小字号

科技日报北京6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杂志7日公开的一项研究报道了在古岩石中发现的一类新类固醇,并确认了复杂真核生物久远的史前史。这片“失落的世界”的发现,也证实了诺贝尔奖得主康拉德·布洛赫关于存在原生类固醇分子的预测。

  真核生物被认为已存在了20亿年之久。这类生物的化石很罕见,所以研究人员只能寻找分子化石——比如真核生物留在岩石上的类固醇代谢物。不过,寻找这类化石的难度很大。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学家团队研究认为,这些生物标志物一直在那里,只不过存在形式与之前预想的不同。他们此次报道了在中元古代沉积岩中发现的被称为原生类固醇的分子,证实了至少在16亿至8亿年前,早期真核生物就在水生环境中占据了生态优势。

  德国生物化学家康拉德·布洛赫在1994年首次预测了这类分子的存在。他提出在从羊毛固醇到胆固醇的漫长生物合成途径中,每个短暂存在的中间体在几亿年前都曾是完全适应的最终产物,而且这些产物的每一个都是在其前体基础上的演化进步。但他的结论是,这些介于中间的原始分子永远不会被发现,因为它们无法在地质记录中存活下来。新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原生类固醇的痕迹能在岩石中保留超过10亿年。

  【总编辑圈点】

  这些远古生物,梦幻美丽得如同科幻故事集里的插图,但如果不是凭借类固醇的力量,它们可能永远不会“重现人间”。原生类固醇作为生命标志物的潜力一直被忽视,这些脂质分子其实在地球历史上含量异常丰富,绝对有能力还原进化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各位主角。现在,通过在古代岩石中寻找类固醇化石,科学家已经带我们一瞥那遥远而奇妙世界的一角。


(责编:王仁宏、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累产原油突破1000万吨     人民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杜燕飞)记者今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主开发的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000万吨,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能源动力。 正在进行原油外输作业的“海洋石油119”储油轮。…    
歪曲解读税收政策、偷逃国家税款 4起涉税中介违法违规案例被通报     人民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车柯蒙)6月8日上午,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税务师行业警示教育大会。会上,中国注册税务师行业党委委员、中税协副会长李亚民通报了3起税务师事务所、1起涉税中介人员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分别是: 长沙市嘉信税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执行事务合伙人王某某违法违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