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金融数据: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经济发展动能增强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7-15 09:59:46
浏览

人民网北京7月15日电 (黄盛)“从上半年金融数据看,一季度增长较多,4、5月份有所回调,6月份再次回升,总体看是保持平稳运行,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持续加强。”14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新办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据介绍,从结构看,上半年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动能增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持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亮点多:金融数据回升明显

据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2023年6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亿元;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

“金融数据的回升比较明显,亮点较多,宏观经济运行也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刘国强认为,金融支持基建投资继续发挥支撑作用,6月末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5.8%,有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739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资金支付使用比例已超过70%,6月建筑业PMI保持在55%以上的较高区间;同时,居民贷款合理增长、成本稳中有降,助力消费稳步恢复;强化了对民营小微、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外贸出口和民企经营仍具一定韧性。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1%;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3%;上半年我国货物出口按人民币计价仍实现正增长,其中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出口增长11.5%。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余额是365.45万亿元,同比增长9%,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0.5和1.9个百分点。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5.6万亿元,同比多增1.99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有所增加;表外融资有所恢复,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多增较多;政府债券净融资减少,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券少增主要与发行节奏有关,上年同期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较快,基数较高;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减少,企业直接融资减少较多。

节奏稳:保持信贷合理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12.81万亿元,同比多增1.42万亿元,占全部信贷增量的81.5%。住户贷款新增2.80万亿元,同比多增5723亿元。住户贷款多增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经营贷款和短期消费贷款有所多增。上半年,个人经营贷款新增2.3万亿元,同比多增7593亿元;个人短期消费贷款新增3009亿元,同比多增4019亿元,显示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如果从行业投向看,上半年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长也呈现持续恢复态势,贷款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阮健弘分析说,上半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0.3%,比上年同期高10.7个百分点,比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高22.3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2.15万亿元贷款,同比多增8219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1.5%,比上年同期高11.5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是4835亿元,同比多增18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