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明珠”乌梁素海呈异彩:重塑生态“颜值” 焕发耀眼光彩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7-17 13:50:52
浏览

“塞外明珠”乌梁素海呈异彩:重塑生态“颜值” 焕发耀眼光彩

乌梁素海风光。李建国摄

天蓝水清、百鸟竞舞、苇荡摇曳,清风吹送扑面的水草气息,使人心旷神怡,夏日的乌梁素海别有一番风味。

这片水域面积达293平方公里的内蒙古之“海”,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的交汇区,被称为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

曾经,随着农田退水、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沿山山洪水等排入,乌梁素海面积曾一度大幅缩减,水质恶化为劣Ⅴ类。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对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使得乌梁素海水质逐步好转,栖息鸟类的物种和数量明显增加,湖体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如今,这颗祖国北疆的“塞外明珠”正在重新绽放璀璨的光彩,为全国人民呈上一幅美丽画卷。

生态补水

让“塞外明珠”美景重现

湖面银光朗映,水天一色,波光浩渺。

七月的乌梁素海景色如诗如画,蓝天与碧波交相辉映,湖水和蒲草相得益彰,使乌梁素海平中溢情,平中见美。“现在乌梁素海的生态是越来越好,慕名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周边村民们说。

乌梁素海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蒙古语意为“红柳湖”,是我国第八大淡水湖,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

然而,20世纪90年代开始,乌梁素海出现自然补给水量减少、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生态功能退化等现象。2008年,乌梁素海水污染达到顶峰,湖区暴发大面积“黄苔”,水质一度恶化为劣Ⅴ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刘鸿雁认为,乌梁素海的问题是流域内草原、荒漠、城市、农田、湖泊湿地等多个生态系统多重问题的综合反映。“牵一发而动全身,水的综合利用是乌梁素海生态恢复的关键,更是制约当地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

如何让这颗蒙尘的明珠重新熠熠生辉?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日趋严格情况下,各级水利部门积极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充分利用黄河凌汛的重要时间节点,对乌梁素海实施分凌生态补水。三年来,乌梁素海年均补水约6亿立方米,通过补水有效维持了乌梁素海的生态蓄水量,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2021年,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2022年10月1日,全国最大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正式进入整体验收阶段。

“为加大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力度,保障乌梁素海水域面积维持在合理区间,我们持续在政策和项目上对乌梁素海的生态治理给予支持,切实加强乌梁素海生态治理工作,巩固治理成效。”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生效友表示。

推进大型灌区建设

助力乌梁素海健康发展

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种源库、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如今的乌梁素海,拥有众多“头衔”,这一切的缘由,都要从河套灌区的灌排系统说起。

“塞外明珠”乌梁素海呈异彩:重塑生态“颜值” 焕发耀眼光彩

河套灌区。李建国摄

作为河套灌区唯一的排水承泄区,乌梁素海接纳了灌区90%水浇地的农田排水。

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农田排水携带大量未被分解吸收的农药化肥等,经各种沉水植物及浮游生物的降解净化后排入黄河,避免了农业污水直排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