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穿”秦岭调水 长江黄河“握手”(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7-17 13:51:10
浏览

另一项难题是长距离运输。“施工工人进入工作面要先坐汽车,再转有轨机车,单程16公里的路程,却需要4个多小时,这意味着一次上下班8个小时就没了。”宋伟介绍,一年需要进出240次左右,10余年下来,进出隧洞的距离近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

开展科技攻关项目130多项,获得专利授权72项、发明专利7项,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超级工程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留下了建设者攻坚克难的汗水,也蕴含着诸多技术创新。

10余年间,一批又一批秦岭深处引水人,怀揣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刚到项目时,陈昌林还是一头乌黑的浓发;如今,59岁的他皮肤黝黑、鬓角早已冒出一茬茬白发。自到项目后,陈昌林的春节几乎都在工地上度过。通水当天,看着倾泻而出的江水,他颇为感慨:“就像看着一个孩子逐渐长大一般,欣慰、激动,一切都值得!”

坚守绿色底线的生态工程

“朱鹮之乡”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一条全长1908米的“生态鱼道”,已然成为汉江鱼儿洄游的黄金通道。

为了减少水利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在黄金峡水利枢纽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就考虑到鱼类洄游产卵的需求。“鱼道中设有41个‘休息室’,鱼儿能在这里歇口气,再‘回家’繁衍。”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黄金峡分公司经理张鹏利说。

修建“水路”,不忘为野生动物“让路”。

秦岭和合南北,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引汉济渭工程洞穿秦岭,横跨多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施工过程生态保护任务艰巨。

“为了尽可能避开动物的活动范围,设计团队对线路进行了不少改线和优化。例如,岭南段最早采用的是1500米深的竖井方案,后改为采用长达5800米的斜井方案,虽然投资大幅增加,但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总设计师李凌志说。

记者了解到,秦岭近百公里的输水线路,是当年专家组从调研考察的近10条线路中遴选出来的,规划设计时秦岭生态保护一直被放在首位。

“引汉济渭工程从设计到施工,严格遵守秦岭保护条例,实行秦岭准入许可制度,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在环保方面投入数亿元,引入了无人机监测环保施工等举措,当好秦岭生态卫士。”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鹏介绍。

废水处理也异常严格。在位于黑河上游的秦岭输水隧洞6号、7号支洞废水处理站,留养的几十尾金鱼有着特殊的功用。

“这些金鱼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水质生物检测员’,如果金鱼可以在处理过的水中长期存活,这些废水才能被排放。”董鹏介绍,为了解决隧洞施工排水可能带来的污染问题,工程建设中还引进了专业化的环境管理运营公司,负责施工排水净化工作,每一个秦岭输水隧洞支洞的出口,都建设有废水处理站。

秦岭深处,汉中市佛坪县大河坝镇沙坪村,盛夏时节,废弃渣场覆土后建成的耕地绿油油一片。原来沟沟坎坎的河沟地,如今也已变成连片平整的高标准农田。

站在村中远望,青山如黛,白云悠悠,汩汩清流正不断润泽秦川。

新华社西安7月16日电


(责编:王震、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