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新现象新观察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7-19 10:14:01
浏览

原标题:当前中国经济新现象新观察

行至2023年年中,中国经济举世关注。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力。但二季度以来,部分月度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一些领域的发展出现暂时性波动。

关于中国经济走势,海内外出现了一些不同观点和声音。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呈现的新现象新变化?新华社记者到权威部门、基层一线深入采访调研,进行观察分析。

(一)部分指标增速回落,当前经济复苏态势如何?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复苏曲线——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但出口、工业利润等多个指标增速放缓,经济活跃度走弱。

“中国经济复苏乏力”的论调随之而起。另一方面,二季度以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显示出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舆论环境,如何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态势?

“这是一轮不同于以往的复苏,复苏存在不平衡现象。”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说。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中国经济保持了“稳”的态势。

放眼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全球通胀高烧不退、美欧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徘徊在3%左右,处于近30年来低位。

再看中国,上半年恢复性增长态势明显——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一季度4.5%的经济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三次产业持续恢复,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持续增强。

但具体看,复苏基础还不稳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还需加力。

总需求依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工业企业利润有所下滑,部分行业中小企业运营困难,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房地产开发建设仍比较低迷……

以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为例,今年5月份,受去年同期基数快速抬升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增幅同比由正转负,外需下行压力显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庄芮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增速下滑明显,外需整体偏弱给我国外贸带来影响。

刘元春说,后疫情时期的复苏是分阶段的,尤其是在社会修复向经济和利润修复、再向资产负债表修复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指标波动、指标微调和预期波动是一种常态。

把脉中国经济,既要看清短期之“形”,也要读懂长期之“势”。

“在当前经济恢复中,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始终坚定不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举说,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阶段,不能只盯着量和速度的变化,还要看质的变化。

7月3日,广州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灯光闪耀中,一辆造型华美的新能源汽车从整车下线区缓缓开出,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量达到2000万辆。

“这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壮大、汽车出口以及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都有重大意义。”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

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5.4%;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54.5%、53.1%,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61.6%……多项指标表明,中国经济在应对压力中持续转型升级。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坚定信心、步调一致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