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攻核心强智能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7月20日,2023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宁夏)论坛在银川举行。在圆桌论坛环节,围绕“智慧农业 助推乡村振兴”这一主题,与会嘉宾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要补短板,攻核心,强智能,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创新,让数字科技赋能智慧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智慧农业 助推乡村振兴”圆桌论坛。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数字科技赋能智慧农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对此,浙江大学数字农业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光谱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何勇表示,智慧农业是指包括植物、土壤、环境、机具、人、气候和管理在内的一体化系统,涉及信息感知、自主决策、精准作业等环节。实现这些环节,需要很多技术支撑。随着我国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要加大算法、模型、智能装备和数据平台一体化建设,助力智慧农业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
“在推动信息化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推动技术、人才和协同等层面的发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科技厅等部门的支持下,我们通过院地合作模式,成立了宁夏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服务协同,我们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及浙江大学等8家东部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了宁夏智慧农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为最终解决农产品溢价能力、生产效率、环保提升问题,我们探索服务模式,创建了乡味宁夏,解决农产品走出去、发展壮大问题;通过科技支撑的助力,解决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问题。通过大数据,解决环保提升问题。”宁夏智慧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常务主任王红艳说。
海康威视粮农行业总经理贺小龙认为,智慧农业发展主要基于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一是种的好,二是卖的好。基于此,未来智慧农业发展方向要基于农业产业升级的工艺流程改造,企业要不断拓展智能农机等设施的物联感知能力,帮助传统农业设施逐步完善。通过大量的物联感知,提升农业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将以前人工经验转换成机器经验,帮助提升以人工为主的操作模式和应用场景的效率。此外,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存储、运输以及销售等全产业链中,新的光谱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性价比更高、操作更简便的检测产品应用到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保证食品安全。
“做人工智能模型,首先要考虑通信硬件,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海量数据来源是模型落地的核心。还要区分数字化和信息化,数字化最核心的是依靠人工智能进行决策。在传感器方面,第四代传感器把所有电化学、电离、电解法的初始数据全部融合在云端,在云端进行综合计算后得到精准传感数据,包括光谱传感对植物病害叶绿素的识别等。同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动态的,AI模型也必须做动态AI规划,以及第四代传感器的云计算,这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撑。”滴翠智能CEO创始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特聘教授安浚表示。
智慧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2019年,我们跟大北农集团旗下的北京农信集团联合开发了‘养易纽’养殖业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向养殖企业提供种苗、饲料原料、设备设施、技术、金融等需求,对接适合西北地区的生产供应商,终端的养殖企业通过平台与上游的生产商直接对接,也可以通过平台将畜水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的屠宰场、经销商,解决了过去动物食品安全没有保障、产业链不能形成闭环的问题,也解决了经销环节太多导致终端养殖成本过高的问题。”大北农集团名誉监事会主席、宁夏大北农董事长邢泽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