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LNG运输船驶向产业深海(一线调研)(3)
3米的长度,走路只需要几秒钟,可焊完这条搭接处的殷瓦钢焊缝,需要一个技术娴熟的工人全神贯注操作5小时以上。“焊接殷瓦钢,可以说比绣花还要精细。速度过慢,容易焊穿,导致绝缘箱等材料起火;速度过快,焊缝深度不够,容易出现漏点,一个漏点就是LNG泄漏的一个致命风险点。”秦毅说。
在“大鹏昊”上,全船焊缝长达130公里,虽然其中九成可以使用自动焊机作业,但剩下的角落只能由人工焊接,每一次操作都要确保“天衣无缝”。
“我那时被派到国外学习焊接技术,白天细心揣摩同行的动作、手势、速率、电流调节,晚上躺到床上,还经常用手比划,心里太着急了,就想早点学完回来。”当时只有25岁的秦毅,恨不得把一分钟当两分钟用,仅仅4周就通过了法国GTT公司的专业考核。
勤学苦练之下,殷瓦钢焊接难题终于被秦毅和他的徒弟们攻克了。然而,还有更多的工艺建造难题,如一座座大山横亘在时任围护系统管理科副科长黄华兵的心间。
“一艘大型LNG运输船,有特殊的液货舱围护系统、特殊的液货操控系统和特殊的推进系统等。特别是液货舱围护系统,有约50万个零件,是整个船体关键中的关键。”如今已是沪东中华总装二部党委书记的黄华兵告诉记者。
当时,虽然有国外船厂提供的全英文图纸和资料,但经常语焉不详,大家想照着操作如同老虎吃天,无处下口。
“我们成立了多个课题组,重新消化吸收所有图纸,从编制工艺开始一点点做起。”黄华兵感慨,“每一步都很难,每遇到一个难题,就要停下解决,两周能解决已经算快的。但每解决一个难题,就像中了大奖般高兴。”
2006年12月的一天,“大鹏昊”进入吊泵塔的关键环节,要将30多米高的泵塔垂直吊入液货舱内。为此,黄华兵和同事连续作战几周,才编制出一整套吊泵塔工艺方案。
按国外船厂要求,泵塔的起吊高度要达到60多米。但是沪东中华船厂的吊机吊臂限位高度仅56米,必须赶在黄浦江最低潮位的平潮期完成吊装,而这个时间窗口只有约1小时。
经过前期准备,早晨8点半,吊装工作开始。当泵塔从水平状态逐渐竖立起来后,大家发现,由于重心不在中心位置,泵塔并不垂直,无法正常吊入。黄华兵回忆:“当时国外的技术指导也在,但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甲板上站了不少人,但都鸦雀无声,焦灼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
窗口期只剩20分钟,第三次尝试开始。这次,泵塔的下端还是距离液货舱底中心大概半米。
“眼看着潮位就要涨上来,情急之下,当时的指挥长当机立断,直接吊进去,派人去舱底辅助。于是,我和十来个同事一起下到舱底,小心翼翼地将泵塔下端推到中心位置。推好后,吊臂还没松钩,潮位已经开始明显上涨,幸好有惊无险。有了这次经历,我们重新修改了工艺,为之后的类似操作蹚平了路。”黄华兵说,当年艰难探索出的各种工艺流程,后来也为国内其他船企建造大型LNG运输船提供了借鉴,推动了整个行业发展。
2008年4月3日,为广东LNG项目配套的“大鹏昊”正式交付。至此,被国外船企垄断多年的大型LNG运输船制造,终于由沪东中华破局。
一场没有退路的较量
“巴布亚”出口,中国大型LNG运输船驶入国际市场
2012年6月,正值梅雨天的上海,闷热难耐,让人止不住心烦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