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领域将成未来产业创新前沿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10 08:49:01
浏览

原标题:五大领域将成未来产业创新前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新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9月9日,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在上海召开。会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合编撰的《未来产业创新的前沿领域》报告正式发布。

该报告基于对各国和地区科技政策与研发投入、论文与专利、专家观点与学术会议资料等科技信息的多维度分析,遴选出未来产业创新的五大前沿领域——类脑芯片、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绿色制氢和区块链,并探讨了它们的发展态势、区域研发优势、技术研发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类脑芯片:近10年来高速发展

类脑芯片是借鉴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发展出的新型计算芯片,近10年来高速发展。报告指出,类脑芯片于2013年至2016年进入快速增长期,2016年后进入高速增长期。2013年之前,有关类脑芯片的全球论文数量不足500篇,2016年升至1000篇,2022年有近4000篇。类脑芯片专利申请量也在2015年后大幅上升,从2015年的不到300件升至2021年超2600件。

从国家来看,美国是全球类脑芯片研究和应用的领先国家;瑞士是神经形态芯片的发起地,其学术影响力较大;中国的类脑芯片研究起步较晚,但在2016年与美国同步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成果数量均居全球首位,但论文仍存在学术影响力较低、研究质量与顶级机构存在差距等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刘琦岩在发布会上表示,类脑芯片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锋,目前仍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尚存在理论建模、功耗降低、融合感存算一体化、高效感知等诸多技术瓶颈。类脑芯片融合了脑科学、计算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统计物理等学科知识,需要充分调动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加强学科交叉。

量子信息:创新大国竞争激烈

量子信息是量子力学与信息学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报告显示,在量子信息领域,创新大国竞争激烈,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成果数量持续增加。美国在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方面优势明显。中国目前的量子信息专利数量居全球首位,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量子通信应用规模和产业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水平较美国仍有一定差距。

在细分领域方面,量子计算的产业影响力最大,是量子信息领域的关注焦点。样机研发与性能提升是实现量子计算潜力的核心,超导和离子阱技术路线持续领跑,硬件技术仍处于多种方案并存发展阶段;量子通信领域的未来方向则是基于量子隐形传态、存储中继和转换等关键技术,构建量子信息网络;在量子测量领域,原子钟、重力仪、磁力计、光量子雷达等多类型产品已逐步实现商业应用。

报告指出,量子信息的前沿科技成果尚处于探索研究期,需要进行深入的概念验证,技术成熟度不高,转移转化存在诸多困难。因此,需要加强政产学研用各方在量子信息领域的沟通交流与协同创新,将学术力量与产业界资源有机结合。

合成生物学:需要政策持续支持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新出现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遗传工程和工程方法的人工生物系统研究。报告指出,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研究中,美国属于第一梯队,中国、日本、英国属于第二梯队。从全球来看,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学术合作圈,在科技创新合作中地缘关系影响较大。

刘琦岩介绍,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需要政策持续支持。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仍缺乏中长期、明确的发展规划。细分来看,上游工具层是合成生物学技术体系的基础和关键,竞争壁垒较高,中游的数字化、人工智能化对于实现对生命系统的理性设计至关重要,技术创新难度均较大。解决规模化生产难题是合成生物学的产品实现商业化的必由之路。此外,合成生物学研究需要生命科学、工程学、信息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融合交叉。在伦理争议、生物安全、有效监管方面也有待探索。

绿色制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