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身份标识发展迅速 我国各类组织机构总量突破1.79亿个
人民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代码中心)获悉,根据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库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各类组织机构总量已突破1.79亿个。
公民身份证号码在中国人人皆知,作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伴随一生,组织机构也有一个终身唯一的身份标识,就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社会信用代码”实现组织机构的统一身份标识
2015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转批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正式明确了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2015年10月1日起,对于新设立的经营主体(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原工商部门开始在其注册登记时发放标注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新版营业执照;2016年1月1日起,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法人和其他组织,编办、民政等有关机构登记管理部门开始对其所管理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发放标注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新版注册登记证(照)。
据代码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机构身份标识和公民身份标识一样广泛应用在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例如银行个人开户核验身份证,同时个人数据信息记录到银行数据库,其中必然包括公民身份证号码。同样,机构开户也要核验证照,同时机构数据信息也包含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被记录到数据库中。如果公民身份证号码或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出现错误,对应主体的数据记录就会出现混乱,甚至“张冠李戴”,所以说信息时代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主体数据,更离不开准确标识主体的身份标识,“两码管两人”为我国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重要手段。
上述负责人表示,为保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准确,代码中心承接了重错码校核工作并进行月报公示,多部门实行联动纠错,重错码率已由2016年的1.67%降到目前的万分之一左右。同时代码中心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中央数据库,汇总全国各地、各登记注册渠道发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为公安、社保、财政等35个政务部门、金融、电信、电商等行业领域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加快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应用步伐,促进我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实施。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大数据时代作用日益凸显
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数据都分散在各政务系统、企业业务系统中,通过有效地汇聚整合,将形成极具价值的大数据资源,这就需要一个在各个数据库中共有的数据项,可称为主键,起到数据之间关联整合的桥梁纽带作用。公民身份证号码在个人大数据中一直发挥着主键作用,同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机构大数据中的主键作用也日益凸显。
据了解,早在(国发〔2015〕33号)文件中,就提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使命之一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同年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国家政务信息共享、大数据发展布局中发挥主键作用的要求十分明确。
代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代码中心已与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国家统计局、金融监管总局(原银保监会),全国总工会等30多个政府部门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机制,在国家财税金融、公检法、社会保障、互联网+监管等领域发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基础作用。在政务信息交换、信用信息整合方面进一步发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主键作用,打通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路径,促进机构大数据以一个机构主体身份标识形成中央汇聚和关联,为国家建设数字政府”一企一档”、实施信用监管等工作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