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助力民心相通 中拉奏响“美美与共”华彩乐章
丝路绵延连山海,与时偕行聚人心。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拉美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日前,人民网“一带一路 大道同行”大型跨国融媒体报道活动实地走访阿根廷、乌拉圭、智利3个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五通”举措及新领域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系列报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学”的教室里,张贴着用中文写成的《论语》名言。这不仅让远道而来的记者们倍感亲切与惊讶,也是中国与乌拉圭两地民心相通的生动例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近年来,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教育交流、文化合作、民间交往等等,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夯实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
有教无类 教育合作夯实民心根基
据介绍,这所由中国政府援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学”位于首都蒙得维的亚相对贫困的卡萨巴列区,含学前班和小学部。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有一间“熊猫阅览室”,专门存放中文书籍以及各式来自中国的纪念品,中式剪纸、舞狮道具、熊猫贴画……放眼望去,充满着中国风情的元素随处可见。
见证了中国援建小学全过程的前校长秘书卢汉·梅洛向记者展示“熊猫阅览室”的中国风情纪念品。人民网记者 张若涵摄
已在这里工作12年的校长秘书安娜·维达尔表示,学校始终致力于推动当地社区与中国开展文化交流,“在低年级课程中,我们开始教给孩子们蚕从哪里来,并将丝绸加工的知识和相关中国文化逐渐延伸至六年级的课程中。”
每当学校举行正式活动时,蓝白相间的乌拉圭国旗与中国五星红旗会在这里一同冉冉升起。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民心相通工程增进了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让‘东方人’和‘东岸人’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黄亚中说。
教育作为各国人文交流的载体,为共建“一带一路”谱写着新的篇章。随着海外“中文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选择到孔子学院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目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共开设逾40家孔子学院,对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当地民众对中国的认知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中,智利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成立14年以来,累计教授学生一万多名,为智利社会培养了大批中文人才,成为了天主教大学一张亮丽的“名片”和中智两国文化交流互鉴的中心。中国驻智利大使牛清报表示,中国设立孔院既是向更多国家民众介绍中华语言文化,也是不同文明交流碰撞、互学互鉴的平台。
“每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都是很棒的使者。他们向我们介绍中国的文化,也能与本地的学生打成一片。”智利天主教大学副校长莉莉安·费雷尔表示,希望能在未来与中国高等学府在学生交流、联合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2年,西藏珠峰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阿根廷萨尔塔省设立“中文工坊”,对社区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地方足球俱乐部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社区的长远发展,是“中文+职业技能”在南美洲地区的重要探索和教育实践。“学员们不仅有很好的中文老师,还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受到当地社区的一致好评。”萨尔塔省社区工作专家莫伊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