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以进促稳”思维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2-15 12:38:01
浏览

人民网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许维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以进促稳”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鲜明的积极信号之一,在“稳”的基调下更加突出“进”的先导性、开拓性。

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胡拥军认为,从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潜力和基础来看,前瞻性地布局未来产业对于开辟新的领域和赛道、塑造新的动能和优势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实现“以进促稳”战略的关键所在。

记者注意到,与去年相比,中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的第一项。这反映出中央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会议提到,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以进促稳”的一道必答题。对此,胡拥军分析了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首先,未来产业将引领新需求,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现有的需求,还将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新消费需求。其次,未来产业将创造新动力,能够引导各类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聚集,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最后,未来产业将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帮助人们不断突破认知和物理的极限,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并为人类开辟新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未来产业发展有何特征?胡拥军表示,未来产业发展具有高成长性。今天的未来产业将成为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天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一旦跨越起步阶段,未来产业有望发展形成一批万亿级的新支柱产业。考虑到未来产业的跨领域和长链条特征,它们还将带动对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设备、科学检测仪器、工业软件以及各种生产性服务的巨大需求。这将引领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集群。

此外,未来产业还具有强赋能性。通过技术与技术、技术与产业、产业与产业的融合,未来产业将广泛渗透并赋能千行万业,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这将推动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世界工厂”向“智造强国”转型。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以进促稳”的一道抢答题。各地谋划发展未来产业的势头方兴未艾,全国有约20个省市围绕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其中,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地率先制定实施关于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与配套政策举措,把前瞻布局培育未来产业作为拼经济、谋长远的重头戏。

在胡拥军看来,用“以进促稳”思维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必有可为。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我国在前沿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如未来网络、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先进材料以及深海、深空和深地等。在某些领域,我们已经与发达国家同步甚至领先,为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这是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的最大优势。国内市场为未来产业孵化提供了技术熟化、产品中试和早期市场等全链条的有力支撑。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大水养大鱼”的优势。此外,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差异化的细分市场也有助于催生更多未来产业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