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美(2)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刘国正说,与常规污染物防治不同,新污染物治理的复杂性在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环境风险隐蔽。在确定每种新污染物治理措施时,需紧密结合其环境风险的特异性,找到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对策。
近年来,我国已在有毒有害新污染物监测分析、风险评估、排放源溯源、污染物有效去除技术研发与评价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建立了“筛—评—控”逐级识别与分类管理的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形成了《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框架性指南(试行)》等一系列标准、技术规范,有效地支撑了新污染物治理工作。
新污染物治理不仅是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而且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发布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着手推进相关工作。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随着新污染物治理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部将加强科技支撑,抓好新污染物治理的关键技术攻关。
守护黄河安澜
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保护法是继长江保护法后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它共有11章122条,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指出,生态环境脆弱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洪水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威胁,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黄河流域以全国2%的水资源,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黄河保护法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四水四定”原则,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明确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黄河保护法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放在第一位。一方面,对黄河流域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另一方面,在黄河流域开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调查监测、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加强对新污染物的管控和治理。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表示,黄河保护法抓住了黄河流域的主要矛盾,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形成了有效保护黄河的法律制度体系。
密织野生动物保护网
新野生动物保护法再划红线
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从1981年的7只增加到6000余只,藏羚羊野外种群从7万只增加到约30万只,在野外一度消失的野马、麋鹿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多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硕果累累。
为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新野生动物保护法)自5月1日起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