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3-09 14:15:07
浏览

“新技术可以低成本被规模化使用,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升级,让使用者专注业务创新带来的价值提升。”亚马逊全球副总裁储瑞松表示,特别是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其落地应用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在他看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目前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和内部员工生产力;二是打造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

如何推动制度优化、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李燕建议,搭建起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成果转化“桥梁”,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协同创新转化机制。通过政府引导上游开展基础研究,明确下游承接转化的责任、目标、验收标准以及产生效益对上游研究的补偿机制。建立基于专项目标达成的退出和纳入机制,有效疏通从创新源头到产业转化间的堵点。

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最终要在产业一线的创新方案中落地。倍杰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权秋红表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关键要构建产业化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坚持为技术找场景、为场景找市场的思路,为新技术、新成果提供市场化应用方案。

集成资源建生态

搭起科技创新“支撑柱”

有业内人士表示,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工程,要依靠集成各项政策、市场资源、金融资本、人才培养等资源,形成全面创新生态,建立起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撑柱”。

科技创新,特别是产业领域的基础技术研究往往具有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如何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夯实科技创新的各项支撑?

围绕科技创新的资金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表示,要发挥保银协同优势,为科技企业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差异化的金融需求,匹配“投资+信贷+结算”等定制化的综合金融服务,精准服务科技企业集中的重点区域。

围绕培育科技创新的人才链,雷军认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将成为我国产业持续升级的重要因素。他建议,从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大力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鼓励大型科技企业和社会教培机构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训。

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系统性储备与发力,也要与各行业应用需求有效结合。以电池领域为例,全国政协委员、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建议,通过投资拉动零碳电池等产业应用端的科技创新。设立零碳电池产业创新基金,对新一代低碳电池设计、生产及回收技术、安全存储技术等创新主体进行投资,鼓励技术创新。

多位人士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将科技创新和科教兴国战略列入对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产业界要集成社会资源,协同夯实科技创新的各类基础设施,深扎技术研究,高效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往期报道

之一: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兼顾需要和可能

之二: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财税政策推动经济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