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增强
原标题: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增强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期发布《2023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介绍了保险业去年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情况。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于华表示,保险业认真落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推动防灾减损风险减量
防灾减灾工作是保险业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的重要领域。
当前正值主汛期,保险业快速启动保险应急响应,全力做好灾害理赔服务工作,加强与地方协调联动,统筹行业力量开展灾区救援。截至7月11日12时,湖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保险机构累计接到报案9.5万件,估损(报损)金额32.1亿元,已赔付和预赔付金额超11亿元。
巨灾保险成为提升灾害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降彩石表示,去年保险业积极开展巨灾基础研究,研发气候变化和物理风险压力测试模型,为巨灾保险产品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推进国家和地方巨灾保险试点项目,因地制宜地设计综合性巨灾保险方案,满足各地区的差异化风险保障需求。例如,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升级为全灾因保障体系——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涵盖地震、台风、洪水、滑坡等多种灾害,为全国2134万户次家庭提供了7918亿元的风险保障。
在巨灾风险减量服务方面,通过研发巨灾风险监测识别系统,搭建风险减量管理平台,保险公司能够在灾前进行有效风险识别和监测预警,支持地方防灾体系建设。
保险业坚持“能赔尽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的原则,为受灾群众和企业提供经济补偿。降彩石介绍,去年保险业涉及重大自然灾害的赔付金额达252.59亿元。在甘肃临夏州地震中,保险公司设立绿色理赔通道,最快结案仅用24分钟,体现了保险业在应急响应和理赔服务中的高效性和责任担当。
降低科创企业研发风险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保险业通过市场化机制,分担科技型企业的创新研发风险。《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
近年来,保险业试点开展人才创业险等项目,为科研人员提供创新研发中的损失保障,解除科研人员后顾之忧。同时通过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险产品体系,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和信心。
“在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方面,保险业推出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以及首版次软件质量安全责任保险等专属产品,为企业因潜在质量缺陷导致的经济赔偿风险提供保障。”降彩石表示,为支持国产汽车芯片创新成果转化,人保财险推出了“强芯保”汽车芯片专属保险产品,构建了对汽车芯片产业的全流程保障体系。
保险业通过发挥融资增信功能,推动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推广“政银保”等创新业务模式,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以中国人保为例,去年该集团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的风险保障金额达到87.2万亿元,帮助2671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融资6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