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视角看“尔滨”:新质生产力孕育“新风景”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8-23 11:08:01
浏览

今年初,因冰雪游火爆“出圈”,哈尔滨一跃成为“顶流”城市。而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座追“新”逐“质”的发展之城,正在上演“新风景”。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一年来,哈尔滨市深入发掘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坚实等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点燃新引擎,增添新动力。

企业看前景:变“样品”为产品

一颗卫星如何上天?在“尔滨”可以找到答案。

正值暑期,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装配测试试验中心里,一片繁忙景象。这支平均年龄仅30岁的科技团队,创新推出柔性化卫星平台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卫星研制过程中的诸多瓶颈问题,不仅提高效率,还大大降低成本。

有着“中国航天第一校”美誉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开展小卫星技术研究,积累了近30年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形成了诸多核心技术。

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然说,作为哈工大卫星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公司依托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团队组建,致力于提供卫星研制全过程解决方案,已带动一些卫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未来将更好发挥“链长”作用,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坐拥哈工大、哈工程等48所高校及诸多科研院所,哈尔滨在航空航天、船舶动力、电力装备等领域底蕴深厚。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投入运营、入驻企业15家,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转化生成科技型企业29家。以哈电集团、航空工业集团哈飞、中国航发东安、东北轻合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央企在这里扎根,为打造国之重器贡献力量。

在哈尔滨新区党工委书记肖彬看来,破解创新成果“墙里开花墙外香”,促进更多“样品”在本地变为“产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哈尔滨构筑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一招。

2023年,哈尔滨市明确提出,大力支持科技人员持成果创办企业(含技术入股)和企业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产业化,最高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支持中小微企业购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鼓励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等围绕人才创业和成果转化开展投融资和经费支持。

政策支持的含金量,推升着科技企业的含“新”量——

哈工大机电学院成果转化项目、思哲睿智能手术机器人顺利投产,打破高端医疗装备国外垄断;哈工程联合哈电集团成立海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水下智能航行器实现量产;面向大健康,星云医学加快建设数字化基因检测医疗健康创新中心。

留住创新成果,关键在转化。哈尔滨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中试基地、中介服务机构等建设,广搭平台、撮合对接,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创新资源落地开花。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哈尔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33.5亿元,增长53.2%。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及材料制造业分别增长11.4%、15.9%、127.3%,呈现总体平稳、回升向好态势。

政府看“大账”:以“耐心”强信心

晴空之下,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联合飞机基地上,一排排农业无人机、救援无人机等造型各异、颇具动感,引人瞩目。这是联合飞机集团建设的规模最大的航空生产基地。

哈尔滨市平房区企业和投资服务局副局长李秀林说,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哈尔滨发展航空产业有优势、有潜力,也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要想实现科技创新、技术突破,需要给予企业长期、稳定的陪伴与支持。